钧窑月白釉双耳三足炉,元,通高25.2厘米,口径11.5厘米,足距12厘米。炉方唇,短颈,长圆腹,圜(huán音环)底,底下有内凹的脐心,下承以三乳状足,足外撇。肩部对称置双耳。釉色青灰,饰紫红色斑,釉垂流现象及“蚯蚓走泥”纹均较明显,釉层中气泡爆裂较多。凸棱及釉薄处呈浅褐色。内壁釉层开片较多,玻璃质感较强。北宋著名瓷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县城内的八卦洞。钧窑利用铁、铜呈色的不同特点,烧出蓝中带红、紫斑或纯天青、纯月白等多种釉色,以蛋白石光泽的青色为基调,具有乳浊而不透明的效果。钧瓷的又一特征是釉面上常出现不规则的流动状的细线,称“蚯蚓走泥纹”。北宋钧瓷的器形主要有花盆、盆托、洗、盘、炉、钵、碗、尊等。花盆、盆托、尊等器物底部往往刻有一至十的数目字,表示一套器物的大小序号,还有的刻有“奉华”等字样。

中国古代织物颜色名。不同时期深浅略有不同,基本介于淡蓝与中蓝之间。

开片本为瓷器釉面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开裂的原因有二:一是器物成型时坯泥沿一定方向延伸,影响了分子的排列;二是坯、釉膨胀系数不同,焙烧后冷却时釉层收缩率大。后来人们掌握了开片的规律,开片即被利用作为一种釉面装饰。隋代白瓷上的开片尚属自然开裂,还未形成人为性的装饰。

文章标签: 器物 釉色 釉面 现象 月白 钧瓷 开片 花盆 器形 中国 收缩率 盆托 系数

猜你喜欢

花瓶与花纹和花卉装饰_Vase with Figural and Floral Decoration 59466
Lobed Dish with Lotus Scrolls_Lobed Dish with Lotus Scrolls 195394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菊瓣盘
大盆地鲤鱼和水草_Large Basin with Carp and Waterweeds 147023
黑陶罐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双系罐
景德镇窑卵白釉印花“太禧”铭云龙纹盘
磁州窑仿定窑白釉水丞
青花花卉纹鼎
钧窑天蓝窑变釉碗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碗
干珍珠边缘和中央小花_Stemcup with Pearl-Edged Lobes and Central Floret 194163
景德镇窑青花凤穿牡丹纹执壶
元景德镇窑釉里红云龙纹环耳瓶
钧窑天蓝釉盘
小型双葫芦瓶_Small Double-Gourd Bottle 195392
龙泉窑青釉净瓶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