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花卉纹花盆、奁,清光绪,通高12.8厘米,花盆高11.4厘米,口径17.2厘米,足径11.5厘米;奁高3.4厘米,口径17.4厘米,足径13.6厘米。花盆折沿,深腹,圈足。底部开有两个渗水圆孔。外壁通体青花装饰。口沿上以青花料书写篆体“寿”字一周,“寿”字之间绘青花蝙蝠,寓意“福寿双全”。腹部绘苍松、芭蕉、芍药等。圈足内施白釉,外底中心署青花篆体“体和殿制”4字双行款。奁折沿、浅壁、圈足。外壁绘折枝芍药,折沿上绘方胜纹,间以折枝花卉,沿边绘回纹。圈足内施白釉,外底亦署青花篆体“体和殿制”4字双行款。此套花盆装饰具有祝寿意,且署有“体和殿制”款,表明这是清代光绪年间景德镇御窑厂专门为光绪十年(1884年)慈禧太后50大寿烧造的祝寿用瓷。瓷器釉彩之一,被用作白地蓝花瓷的专称。因蓝花在釉下,所以青花属釉下彩。其原料为含氧化钴的钴土矿,以蓝青色料在瓷胎上描绘纹饰,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中一次烧成。元代景德镇已能烧制成熟的青花瓷器。青花瓷器的盛行改变了青瓷为主的局面,成为明、清两代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

古建筑彩画绘画的一种题材。清代中期之前多画绿叶子花卉,清代晚期画黑叶子花卉。栽种花草的盆具。宋代最名贵的瓷花盆品种是钧窑专为宫廷烧制的玫瑰紫釉器,通常与花盆托一起使用。明、清两代花盆造型亦很丰富,有葵花式、海棠式、折沿式、长方、正方、六方、八方、椭圆等式,大小不等,以适应不同用途。装饰上主要有青花、五彩、粉彩等品种。花卉画的一种。画花卉不写全株,只画从树干上折下来的部分花枝,故名。有折枝梅、折枝莲、折枝牡丹、折枝果实等。以两个菱形部分叠压相交而构成的纹样,也指用金、银、玉石、丝等材料制作成的这种纹样的饰物。家具上常用的纹饰之一,由陶器和青铜器上的雷纹衍化而来,寓意吉利深长,苏州民间称之为“富贵不断头”。在家具上,回纹主要作为边饰,用于边框、牙条、足端或束腰等处。家具上大量采用回纹见于清代。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原名新平,因地处昌江东南,故又名昌南镇,北宋景德年间(1004--1007年)改称景德镇,以皇帝年号名。景德镇地处群山环抱之中,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历史上曾以瓷、茶而闻名中外。瓷、茶并茂,工商辐辏,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曾与湖北的汉口镇、广东的佛山镇、河南的朱仙镇并称我国古代四大名镇。文献记载景德镇制瓷始于汉代,但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瓷窑遗址为五代时期。明、清以来,随着历朝皇帝在景德镇设御器(窑)厂,专门烧造宫廷用瓷,带动了民营瓷业的发展和繁荣,于是,天下至精至美之瓷器莫不出于景德镇,景德镇也因此博得“瓷都”之美誉。明清两代的官窑,专门烧造宫廷用瓷,也包括朝廷对内外的赏赐和交换品。景德镇御窑厂始建于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初设时有窑20座,宣德年间增至58座。厂内分工计23作,以封建的超经济强制为前提,采用协作形式进行生产。由于御窑厂集中了优秀的制瓷工匠,并可以不计工本地提高质量和创新品种,客观上促进了制瓷技术的进步和整个瓷业的发展。

文章标签: 青花 景德镇 花盆 花卉 瓷器 品种 家具

猜你喜欢

紫砂小圆壶
紫砂方斗式壶
宜兴窑紫砂椭圆花盆
粉彩婴戏双凤耳大瓶
五彩攻城图长方瓷板
五彩祝寿图插屏
五彩狩猎图长方瓷板
黄地粉彩菊花纹圆花盆
紫砂僧帽壶
德化窑白釉达摩立像
黄地粉彩灵芝水仙纹长方花盆
德化窑白釉兽耳瓶
宜兴窑紫砂金漆云蝠砚
青花人物图长方瓷板
五彩人物挂屏
青花五彩雉鸡牡丹纹尊
粉彩壁瓶
胭脂红地珐琅彩开光花卉纹碗
0.14389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