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璎珞纹贲巴壶,高23.2厘米,口径4.9厘米,托径8.9厘米。壶呈塔形,口、流均有盖,且分别与盖组成塔身形状,直颈,曲流折连于腹部,腹扁圆,腹部绘兽面璎珞纹,近底处绘变形莲瓣纹1周,腹下承托。壶体自上而下各部位皆饰有小乳钉纹,共16周。托内施白釉,无款识。此壶造型仿藏族银制贲巴壶烧造而成,制作精巧,新颖别致,青花发色浓艳。纹饰具有浓厚的少数民族艺术风格,为瓷器中的精品。瓷器釉彩之一,被用作白地蓝花瓷的专称。因蓝花在釉下,所以青花属釉下彩。其原料为含氧化钴的钴土矿,以蓝青色料在瓷胎上描绘纹饰,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中一次烧成。元代景德镇已能烧制成熟的青花瓷器。青花瓷器的盛行改变了青瓷为主的局面,成为明、清两代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

由宝石、珍珠和贵重金属串联起来的环状物,古代南亚次大陆有地位的人们与我国古代贵族常佩带。在佛教造像里菩萨身上多披挂璎珞。

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璎珞原是用丝线将珠石编串成多缕的颈部装饰物。《晋书·林邑国传》载:“其王服天冠,被璎珞。”将璎珞形像用于塑像或其它器物作装饰纹样称璎珞纹。其始见于元代宗教人物的瓷塑上,明清两代在青花、五彩、珐华器上大量出现。即藏语“瓶”。西藏旧俗中呼图克图转生,向由达赖喇嘛所属之拉穆吹忠作法,降神其体,指出呼毕勒罕的所在,访求迎归供养。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曾颁一金贲巴于布达拉大昭,凡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及诸呼图克图大喇嘛圆寂后,将报出数人名字生辰,缮签入金贲巴内,擎出其一,以为呼毕勒罕。一般贲巴壶为喷净水于火上用。

莲花俗称“佛花”,莲瓣纹是佛教文化影响下流行的纹饰。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文化盛行,瓷器上常用莲瓣纹做装饰。隋初瓷器装饰也受此风影响。

文章标签: 璎珞 青花 瓷器 纹饰

猜你喜欢

黄地粉彩红蝠纹碗
青花云龙纹炉
宜兴窑紫砂花口花盆
宜兴窑仿钧釉茶壶
仿定窑白釉划花缠枝花纹玉壶春瓶
粉彩壁瓶
五彩牡丹玉兰纹花觚
黄地红彩二龙赶珠纹碗
青花松竹梅纹诗句观音尊
绿地粉彩花叶式笔掭
仿定窑白釉划花海水双鱼牡丹纹笠式碗
青花五彩雉鸡牡丹纹尊
粉彩描金云蝠转心瓶
紫砂茶壶
五彩祝寿图挂屏
德化窑白釉暗花胆式瓶
绿地红彩云龙纹盘
黄地描金红蝠纹盅
0.14834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