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地黄彩折枝花纹盘,清雍正,高6.8厘米,口径33.3厘米,足径21厘米。清宫旧藏。盘内外蓝地黄彩装饰。内底、内外壁均绘折枝花纹,花筋、叶脉采用印花技法。造型、纹饰均模仿明代嘉靖蓝地黄彩花卉纹盘。圈足内施白釉,足边闪火石红色。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线圈。花卉画的一种。画花卉不写全株,只画从树干上折下来的部分花枝,故名。有折枝梅、折枝莲、折枝牡丹、折枝果实等。陶瓷纹饰工艺。即用雕有装饰纹样的瓷质印模,在尚未干透的瓷胎上拍印出花纹,或用刻有纹样的模子制坯,直接在瓷坯上留下花纹。印花装饰始于北宋中期,成熟于北宋后期。纹饰多在盘碗的里部。宋代定窑印花题材以牡丹、梅花、莲花、萱草为多见,菊花次之。布局有缠枝、折枝、转折等方法,讲求对称。此外还有禽鸟纹、婴戏纹等。纹饰生动活泼,线条流畅。

古建筑彩画绘画的一种题材。清代中期之前多画绿叶子花卉,清代晚期画黑叶子花卉。对瓷器露胎部位的专门称谓。瓷器在烧制过程中,露胎部位由于含铁量较高,烧成后呈现出斑驳状不规则的红色与胎体本身的白色相结合的现象。这种现象多在明代瓷器上出现,是由于胎土淘洗不净、含铁量较多等原因造成的,其颜色恰似被火烧过后的泥土或石头,故称“火石红”。即燧石。主要由隐晶质石英组成。外观与玉髓相似,颜色暗淡无光彩,一般为浅灰或褐黑等色,通常呈结核状、致密块状,具有显著的贝壳状断口,裂片尖锐,用铁锤敲击时能发出火星,主要产于石灰岩中。瓷器釉彩之一,被用作白地蓝花瓷的专称。因蓝花在釉下,所以青花属釉下彩。其原料为含氧化钴的钴土矿,以蓝青色料在瓷胎上描绘纹饰,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中一次烧成。元代景德镇已能烧制成熟的青花瓷器。青花瓷器的盛行改变了青瓷为主的局面,成为明、清两代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

文章标签: 瓷器 折枝 青花 花卉 纹饰 花纹

猜你喜欢

宜兴窑项圣思款紫砂梅花诗句杯
黄釉暗云龙莲瓣盘
仿定窑白釉划花牡丹双鱼纹碗
宜兴窑紫砂花口花盆
五彩花蝶长方瓷板
五彩麒麟送子图长方瓷板
粉彩壁瓶2
青花洞石楸叶诗句盘
宜兴窑紫砂泥绘花卉方花盆
黄地粉彩红蝠纹碗
青花松竹梅纹诗句观音尊
宜兴窑惠梦臣款紫砂菊瓣壶
五彩朵兰怪石纹筒式瓶
青花云龙纹炉
五彩祝寿图挂屏
宜兴窑邵亮生款紫砂圆壶
宜兴窑紫砂御题澄泥套砚
德化窑白釉暗刻牡丹纹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