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万里图》卷,南宋,赵芾作,纸本,水墨,纵45.1厘米,横992.5厘米。

江山万里为绘画中常见的题材,早在唐代便已出现。据载,李思训曾穷三月时间绘嘉陵江三百里的景象于壁上,后来唐玄宗命吴道子在大同殿绘同一题材,一日即成,两者相较,各有千秋。北宋年青的画家王希孟则以青绿山水的形式创作了《千里江山图》卷(藏故宫博物院)。赵芾的《江山万里图》卷是这类题材作品中风格独具,别开生面的一幅佳构。

展开画卷,云遮雾掩,崇山连绵,数尺之后方现曲折的江岸,三两旅人沿路缓行,航船数只待客于山脚渡口。随之则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继而孤岭突起,峰回路转,茅舍村屋,行旅往来。最后用茫茫无际的大海终结画面,水天一色,气势磅礴。拖尾上有明代钱维善、张宁、陆树声等人的诗跋。

从图中的绘画技法不难看出,赵芾是师从宋代画家李唐,又广采博学,别具一格。山石用笔挺劲,先用淡墨勾皴,再以浓墨、重墨细绘局部轮廓,墨色的浓淡轻重相得益彰。对水的描绘占画面的比例颇大,同时也是此图的成功所在。波浪主要用淡墨勾出,复用淡墨染深,以现出惊涛穿空之势,可谓“前无古人”,堪称南宋绘画的杰作。

明代文嘉《钤山堂书画记》、汪砢玉《珊瑚网画跋》卷二三,清代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画考》卷二、《石渠宝笈·初编》卷三二等书著录。赵芾(生卒年不详),芾,一作黻,京口(今江苏镇江)人。南宋画家。工绘山水窠石。高宗绍兴(1131--1162年)时居镇江的北固山,尝写金山、焦山,笔墨纵逸,跳出北宋院体绘画的窠臼。落款常仅写“芾”字,后人多误以为米芾。仅有《江山万里图》卷存世。

李思训(651—716年),字建,一作建景,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唐朝宗室。唐代书画家。唐高宗时任扬州江都令,武后时宗室遭陷,被迫“弃官潜匿”,中宗复位后才重新为官,玄宗时官至右武卫大将军。工书,善青绿山水,师承隋代展子虔,并加以发展,形成意境奇伟,用笔遒劲,具有装饰意味的青绿山水风格,时人有“国朝山水第一”之评,画史上称其为“大李将军”。明朝董其昌提出绘画的南北宗论,把他列为“北宗”之祖。

唐玄宗(685—762年),即唐明皇李隆基,712年至756年在位。执政前期,社会经济有所发展,史称“开元之治”。后期朝政日渐荒废,终致“安史之乱”爆发,遂被尊为太上皇,后抑郁而死。

吴道子(约685—758年),一作(?—792年),唐代画家,阳翟(今河南禹县)人。擅画道释人物,兼工山水,亦善绘楼阁、草木、鸟兽。张彦远认为“山水之变,始于吴(道子),成于二李(李思训、李昭道)。”所写衣褶有飘举之感,人谓“吴带当风”。千余年来被奉为“画圣”,民间画工尊其为“祖师”。

王希孟(生卒年不详),北宋宫廷画家,关于他的生平及相关资料史籍上均无记载,这种情况在历代宫廷画家中是较常见的。所幸在其创作的《千里江山图》卷后有与他同时代的北宋徽宗时期著名权相蔡京的一段题跋,为我们今天的研究保留了一点可贵的资料。跋云:“政和三年四月八日赐。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图进。上嘉之,因以赐臣。京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通过蔡京这段题跋,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关于王希孟的信息。跋中所称政和三年(1113年)可能即《千里江山图》卷完成的年代,此时王希孟年18岁,如该图确是此年所作,则王希孟生年约在1095年。他约于16、17岁时进入画院作生徒,且原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后又进入文书库,并多次向徽宗皇帝献画,虽不甚工,但亦因显示出一定的才能而被徽宗看重,得徽宗亲授画技而终有所成就,绘出了《千里江山图》卷这一千古绝作。从《千里江山图》卷看,王希孟的绘画技法主要是继承了盛唐时期二李将军的青绿山水画法,并且在这一基础上有所变化,形成了较为新颖独特的青绿山水绘画技法的风格,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关于王希孟创作此图之后的事,在宋元时期的文字资料中都未见提及,只是在清代宋荦《论画绝句》的附注中说,王希孟完成此卷后不久便溘然离世了。此说虽不知根据来源,但从后世流传的作品中再未见王希孟之作、且未见任何文字记载这了的这幅独步当世、且后无来者的绝世珍品——《千里江山图》卷,确是艺林之幸事。

山水画的一种。用矿物质石青、石绿作主色的山水画。其特点是着色浓重,装饰性强。存世最早的作品是传为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卷(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唐代的李思训、李昭道,宋代的赵伯驹、赵伯骕等画家均以青绿山水画而名闻于世。
中国书画手卷装裱所留空白纸的位置,可以在上面题诗作跋。因开卷至末尾才能见到,故称。李唐(约1049—1130年),字希古,河阳三城(今河南省孟县)人。约在北宋宣和年间入宫廷宣和画院供职;金兵陷汴梁(今河南开封)后,南渡流落临安(今浙江省杭州),以近八十的高龄入绍兴画院。其山水宗法荆浩、关仝、范宽,又加以变化。布局多取近景,突出主峰或崖岸,山石作小斧劈皴,墨色与勾皴往往一次完成。用笔劲健,积墨深厚,画风沉郁雄壮。晚岁遂自成一家,开启南宋山水画一代新风,与刘松年、马远、夏圭共创南宋“院体”,画史并称为“南宋四家”。传世作品有《万壑松风图》轴、《采薇图》卷等。

文嘉(1501—1583年),字休承,号文水,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文徵明次子。官和州学政。工诗文书画,继承家学,又以多见古人名迹,故其画作能脱去习俗。著《和州诗》。

卞永誉(1645—1712年),字令之(一作合之),号仙客,盖州(今辽宁盖平)人,隶汉军正白(一作镶红.又作正蓝)旗籍。官至刑部尚书。博学好古,家富收藏书籍、碑帖、书画。能书,工画,曾随其叔三畏学写山水,善画水仙、柏石。善于鉴赏书画,朱彝尊《论画诗》有“妙鉴谁能别苗发,一时难得两中丞”之句,即指卞氏与另一位鉴藏家宋荦。所著《式古堂书画汇考》60卷采前人著录书画之作与其所目见耳闻者,汇而成编,上溯魏晋,下迄元明,集著录之大观,尽鉴赏之能事,至今仍是古书画研习者参阅和引征的重要书目之一。另著有《式古堂朱墨书画纪》80卷。其常用鉴藏印记有:“令之”、“仙客”、“式古堂”、“卞令之鉴定”等。

中国书画著录书,共有三编,由乾隆皇帝命令大臣编纂,初编成书于乾隆十年(1745年),共四十四卷;二编成书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共四十册;三编成书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共二十八函。书中收录的均为清朝宫廷所藏之书画作品。

文章标签: 山水 书画 绘画 画家 江山

猜你喜欢

江山万里图卷
南宋 赵芾 江山万里图卷
赵芾江山万里图卷
朝阳图
波图
禽浴图
西岳降灵图卷
西塞渔舍图
松风阁诗
廉颇蔺相如列传草书
送郝玄明使秦图
窠石平远图
刘明仲墨竹赋
花卉翎毛图卷
秋山行旅图
哺雏图
商九老图卷
五马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