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倪山水图》扇页,明,董其昌绘,金笺,墨笔,纵17厘米,横50.5厘米。扇页有自题:“云林作画,简淡中自有一种风致,非若画史纵横习气也。因拟其意为宏伍丈,玄宰。”钤“董其昌印”白文印。此作从构图到用笔均仿自倪瓒。构图取倪氏标准的“一河两岸三段”模式,平波无浪的辽阔水域将近景的树木与远景的山峦分列两岸,令画面空间层次鲜明,又得平远之势。山石行笔仿倪氏折带皴法,线条勾勒以侧锋为主,笔墨整体苍逸,表现出疏朗清雅而又超逸萧疏的意境。这种“简淡中自有一种风致”的意境正是董其昌对倪氏画作最为欣赏之处,认为它“非若画史纵横习气也”。此图当是董其昌仿倪的代表作之一。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敏。精于书画鉴赏,收藏很多名家作品,在书画理论方面论著颇多,其“南北宗”的画论对晚明以后的画坛影响深远。工书法,自谓于率易中得之,对后世书法影响很大。其书画创作讲求追摹古人,但并不泥古不化,在笔墨的运用上追求先熟后生的效果,拙中带秀,体现出文人创作中平淡天真的个性。加之他当时显赫的政治地位,其书画风格名重当世,并成为清代艺坛的主流。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画旨》等文集。倪瓒(1301—1374年),字元镇,号幼霞,别号云林子等,无锡(今属江苏省)人。家境豪富,筑“云林堂”、“清閟阁”,收藏图书珍玩。工诗文,善画山水、竹石,长于书法,谙熟音律。中年以后,既信奉道教,又崇尚佛学,他在诗中自述:“嗟余百岁强半过,欲借玄窗学静禅”。到了晚年,索性卖去田宅,疏散财产,弃家遁迹,“扁舟蓑笠,往来湖泖间”,过着“不事富贵事作诗”的超然于物外的隐逸生活,思想愈加空寂。其山水宗法董源,参以荆浩、关仝笔法,用笔方折,创“折带皴”写山石,画树木兼师李成。所作多取材于太湖一带景色,意境清远萧疏,自谓“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画风对明清文人水墨山水画影响颇大。书法从古隶入手,又以二王为宗。后人把他和黄公望、吴镇、王蒙并称为“元四家”。

山水画技法名,“三远”之一。出自北宋郭熙《林泉高致》之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用以表现山石纹理的技法之一,状似折起的带子,故名,为倪瓒所创。

文章标签: 书画 书法 董其昌 山石 倪瓒 山水 意境 山水画 树木 文人 技法 用笔 笔墨 平远 倪氏 萧疏

猜你喜欢

杜甫谒玄元皇帝庙诗
芳树遥峰图
仿古山水册6张 山水图
仿古山水册
仿古山水册8张
仿黄子久江山秋霁图卷
仿宋元人缩本画跋册14开86
封泾仿古图
临米芾方圆庵记
牡丹花卉图
关山行旅图
烟笼玉树图
辋川十景图
汉宫春晓图
人物草虫图卷
花卉山水
百鹤图卷
人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