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木慈乌图》轴,明,沈周绘,纸本,墨笔,纵100.2厘米,横29厘米。本幅作者自题五绝一首并识:“慈乌所栖地,乔木孝义家。月明清露下,夜半听哑哑。沈周。”后钤“启南”、“白石翁”印。画心右上方黄姬水题五绝,款“姬水”,钤“黄志淳父”、“延州生”印。本幅鉴藏印有:“东吴王莲泾藏书画记”、“虚斋审定”、“穉崖鉴赏”。此图以淡墨湿笔写冬季老树枯枝,以浓墨干笔画寒鸦栖息枝头,羽毛瑟缩。在生纸上创作水墨写意花鸟并树立自己的笔墨风格是沈周对于中国绘画的杰出贡献,影响深远,流播后世。他的这种作品倚仗其深厚的书法功底多中锋用笔,转折自然,以墨当彩,层次丰富,变化多端,并将花鸟的造型、文人的诗趣以及笔致的讲求都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传统绘画的典范之一。沈周(1427—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世代隐居吴门,父亲恒古、伯父贞吉均善画。他早年承受家学,兼师杜琼,后博学宋元诸家,自成一格。一生布衣,优游林下,为人敦厚,笃于友谊,性情随和,胸襟磊落,是吴中众望所归的贤达长者。

绘画上擅长山水、花鸟,尤以山水著称,有粗、细两种面貌。早年主宗王蒙,上追董、巨,以细笔为主;40岁以后博取诸家,着意于黄公望,风格逐渐变粗,形成粗笔风貌;60岁后汲取吴镇画法,笔墨疏简苍劲,格调雄健宏阔。其成熟时期的山水,笔墨上既吸收了宋院体和明浙派的硬度和力感,又保留了元人的含蓄笔致,于苍中带秀,刚中见柔。构图造境方面,无论繁复或简略,都强调山川宏阔之“势”,一改元人空寂之境,又着意于朴实的“质”,于拙中藏巧。他开创了“吴派”画风,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即曲阳黄山白石,色泽光洁,纹理细腻,俗称汉白玉或白大理石,在造像记中则名为玉石或白玉石。迟至北魏晚期,人们已经规模化开采利用,延绵至今。

是书画装潢中对书法或绘画作品原件的称呼。与“干笔”对称。指作画时用笔含有较多水份,使画面产生滋润的效果。

文章标签: 沈周 绘画 花鸟 笔墨 白石翁 五绝 山水 风格 元人

猜你喜欢

雏鸡图
垂钓
京江送别图
瓶荷图
青绿山水轴
青园图卷
山水册
春云叠嶂
山水轴(魏园雅集)
出处图卷
五色蜀葵图
杜甫谒玄元皇帝庙诗
九峰寒翠图
仿黄子久江山秋霁图卷
渔笛图
人物图
芳树遥峰图
幽亭听泉图
0.12875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