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鸡图》页,明,沈周绘,《卧游图》册之一,纸本,墨笔。纵28.1厘米,横37.6厘米。

本幅自题七言诗:“茸茸毛色半含黄,何独啾啾去母傍。白日千年万年事,待渠催晓日应长。”自识“沈周”,钤“启南”朱方印、“白石翁”白方印。收藏印钤“朱卧庵收藏印”、“之赤”、“昆王成宪画印”等,右下骑缝花押。

从自题诗看,画家对这只已然半大的雏鸡表现了担忧之情,总是啾啾寻母,长大后如何承担起催日报晓的责任呢?不难看出画家借雏鸡图寄予了期望后代早日成才的心愿。

此画构图简练,为一只墨笔写意的雏鸡。其背部羽毛以湿润的墨色渲染,体形轮廓则以简约的墨线勾勒,虽为写意,仍能照顾到物象的立体感。雏鸡两翅以淡墨细笔写出,角度与比例配合得当。整幅画虽题材简单,但笔韵内敛传神,雏鸡稚嫩的体态通过水墨尽得显现。此作品为沈周所作有关鸡之题材绘画的代表作,此时的沈周已经完全摆脱了元人一味摹宋的工致画风,而是真正将自己的心神融入到笔锋之中,达到了写形传神的境界。沈周(1427—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世代隐居吴门,父亲恒古、伯父贞吉均善画。他早年承受家学,兼师杜琼,后博学宋元诸家,自成一格。一生布衣,优游林下,为人敦厚,笃于友谊,性情随和,胸襟磊落,是吴中众望所归的贤达长者。

绘画上擅长山水、花鸟,尤以山水著称,有粗、细两种面貌。早年主宗王蒙,上追董、巨,以细笔为主;40岁以后博取诸家,着意于黄公望,风格逐渐变粗,形成粗笔风貌;60岁后汲取吴镇画法,笔墨疏简苍劲,格调雄健宏阔。其成熟时期的山水,笔墨上既吸收了宋院体和明浙派的硬度和力感,又保留了元人的含蓄笔致,于苍中带秀,刚中见柔。构图造境方面,无论繁复或简略,都强调山川宏阔之“势”,一改元人空寂之境,又着意于朴实的“质”,于拙中藏巧。他开创了“吴派”画风,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所谓“卧游”,是指在家里欣赏山水画。中国画技法之一,属辅助性用笔,为突出形象之用。“渲”是在皴擦处略敷水墨或色彩,“染”是用大面积的湿笔在形象的外围着色或着墨,烘托画面形象。

文章标签: 沈周 雏鸡 元人

猜你喜欢

雏鸡图
垂钓
京江送别图
瓶荷图
青绿山水轴
青园图卷
山水册
春云叠嶂
山水轴(魏园雅集)
春酣图
仿宋元人缩本画跋册14开86
梅花小鸟
林亭清话图
人物故事图
山水册7张
王羲之像
疏林远岫图
渔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