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源图》轴,清,髡残绘,纸本,设色,纵84厘米,横42.8厘米。本幅上有自题诗两首,分别款署:“辛丑八月写于借云关中,幽棲电住道人”、“石谿残纳又笔”。钤“介丘”朱文印、“石谿”白文印、“白秃”朱文印。“辛丑”为顺治十八年(1661年),髡残时年50岁,此图正是他精力最为旺盛时的佳作。《仙源图》名即来源于诗之起首二字。根据诗的内容“天都保障石关巈,面对天都峰矗矗。”画的应是黄山天都峰。此图画法以“元四家”为宗,尤其受王蒙影响,构图较满,用线清晰豪壮,墨与色浑然一体,画风苍劲浑厚,意境幽野旷疏。所画景物与自题诗互相生发,相得益彰,把现实中的山水变成了人与自然为一体的生机世界。这里对烟云的描绘使人仿佛置身奇异的梦幻之境。画中题画诗是画面结构的一部分,烟云的留白画法以及全景式的构图都呈现了与西画不同的特点。鉴藏印有:“人间至宝”等数方。髡残(1612—约1672年),俗姓刘,武陵(今湖南常德)人。幼年失怙(音hù,指父亲),青年出家为僧,法名髡残,字介丘,号石豀、白秃、石道人、残道者等。明亡后寓居南京,修禅弘佛之暇潜心于山水画的创作。他承袭元人王蒙,明人沈周、文徵明诸家笔法,结合自身的感悟,形成独特的山水画风。善用秃笔渴墨,以线造型,在深浅、断续、粗细线条的相互交叉、转换、顿挫中表现幽僻的景致,意境苍莽,画格高逸古拙。他与同时代的程青豀合称“二豀”,与原济(石涛)合称“二石”,与八大、弘仁、石涛并称“清初四僧”。

黄山,秦称黟山,唐天宝六年(747年)改今名。相传黄帝在此修身炼丹,故名黄山。现位于安徽歙县、太平、修宁、黟县间,方圆250公里,是我国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也是世界知名的游览胜地。山脉绵延三百余里,重峦叠嶂,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异,无愧“人间仙境”的美誉。此外,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名闻于世。1992年被列为世界文化、自然双重遗产。王蒙(1308—1385年),字叔明,号黄鹤山樵、香光居士,吴兴(今浙江湖州)人。赵孟頫外孙。曾作过元朝小官,元末弃官归隐黄鹤山(今浙江余杭县临平镇)。入明,曾任泰安知州,后因胡惟庸案牵连被捕,死于狱中。工诗文书法,善画山水,为“元四大家”之一。《明史》卷二八五有传。

文章标签: 世界 王蒙 黄山 山水 意境 山水画 浙江 画法 白秃 介丘 烟云

猜你喜欢

山水册
泼墨溪山图轴纸本
溪山秋雨
雨洗山根图轴
山水图卷
髡残云洞流泉图轴
髡残溪阁读书图扇页
髡残雨洗山根图轴
髡残层岩叠壑图轴
人物山水立轴
疏树归林图
芝昜东湖图卷
山水十二开
溪亭独眺图
林泉春暮图轴
敢荔图
仿唐寅秋林书屋图
雄鸡图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