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渔隐图》轴,明,蓝瑛绘,绢本,设色,纵189.6厘米,横67.8厘米。

本幅自题:“桃花渔隐。法赵松雪画,拟似顾公翁兄长立粲。乙未二月朔。蓝瑛。”钤“蓝瑛之印”白文印、“田叔父”朱文印。

“乙未”为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作者时年71岁。

蓝瑛一生勤奋耕耘,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作品。在他的绘画作品中常署仿某家之作,其实多具自己面目,本幅亦如此。图中远山伟立,近处山石巍峨,桃花灿灿。湖中溪水明净,篷船上红袍官员与高士相对而谈。全图布局稳重,用笔苍劲,点染别致,笔墨泼辣而不野,设色妍丽而不俗,树木景物充满生机,巧得江南野趣。

蓝瑛的画具有职业画家娴熟的笔墨技巧和文人画家的笔墨情趣,二者结合而产生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了明末职业画家向文人绘画靠拢的发展趋势。此图为蓝瑛晚年青绿设色的代表作品,也是其时山水画中富有新意的一幅上乘之作。“渔隐”作为绘画题材始于唐代。唐代诗人张志和隐而不仕,以一叶扁舟垂纶捕鱼为乐,自号“烟波钓徒”。他创作了《渔父词》和《渔隐图》,从此这一题材便经久不衰。各个时代所追求的归隐意味是不同的。在元代,面对蒙古政权的高压统治,没有政治出路的汉族文人纷纷避世隐遁,所以在他们创作的《渔隐图》中“隐逸”的意味强烈。到了明代,文人可通过科举制度走上仕途,他们所描绘的《渔隐图》中出世隐逸的思想被大大淡化,却加强了对现实社会的描写,这是时代变迁的必然结果。蓝瑛(1585—约1666年),字田叔,号蜨叟、石头陀、西湖山民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擅画山水,早年以摹古为主,宗法唐宋元诸家,尤以习元黄公望、明沈周最有心得,笔致工整细润,墨色清淡妍静。中年于传统的绘画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绘画面貌,笔墨苍劲雄浑,于疏简粗旷的线条组合中表现高峻突兀的江南葱郁之景。钱塘又称武林,后人将蓝瑛和从其学画的刘度、蓝孟、蓝深等合称“武林画派”。

文章标签: 蓝瑛 绘画 笔墨

猜你喜欢

山水十开
澄观图 册12
白云红树图
澄观图册 13张
仿宋元册页 12开
仿张僧繇山水图
江皋飞雪图
临大痴山水图卷
秋色梧桐图
三友百禽图
荷花鸳鸯图
关山行旅图
便面畫選集12张 花巖游騎圖
山水物件花卉册13开
春耕图轴
清明上河图
山水图卷
白描佛像图
0.13021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