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瑞图》轴,清,虚谷绘,纸本,设色,纵177.8厘米,横46.3厘米。

本幅款署:“丁丑夏月。虚谷。”钤“虚谷书画”朱文印。

“丁丑”为清光绪三年(1877年),虚谷时年55岁。

瓶花是虚谷喜画的题材之一。图中蜜桃、枇杷、百合等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花果,给人以朴素、亲切的感觉。图中瓷瓶及百合用勾染法描绘,线条简练,造型准确;花卉、蜜桃及枇杷用没骨法表现,层层渲染,增添了花果的层次感及质感。画面设色润泽鲜艳,富有淡雅清新的韵味。

“五瑞”即端午祥瑞之意。蜜桃、枇杷、百合均有吉祥寓意。此图当为祝贺是年端午节而作。虚谷(1824—1896年),姓朱,名怀仁,出家为僧后以虚谷名,号紫阳山民、倦鹤等,祖籍安徽新安(今歙县),寓居扬州、苏州、上海等地,卖画为生。能诗擅画,工于书法,尤以善绘瓜果鱼蔬、人物、山水等为人称道。喜用枯笔焦墨,具有拙于外秀于内的笔墨特征。与任颐、胡公寿等交往密切,是晚清著名的海上名家。中国画技法名。不用墨笔为骨,直接以彩色描绘物象。相传为南朝梁张僧繇所创,唐代杨昇擅此法。明代董其昌、蓝瑛等仿之。

中国画技法之一,属辅助性用笔,为突出形象之用。“渲”是在皴擦处略敷水墨或色彩,“染”是用大面积的湿笔在形象的外围着色或着墨,烘托画面形象。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时为农历五月初五日,又称端阳节、天中节、艾节、浴兰节、解粽节、菖蒲节、端五、重午、重五。名称虽异,但各地过节的习惯是基本一致的。每届斯日,家家户户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种种习俗不一而足。端午节起源于纪念战国时代大文学家、爱国诗人屈原。据梁代吴均所著《续齐谐记》载:“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指农历五月初五日)投汨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揖拯救,端阳兢渡,乃遗俗也。”由是观之,时人因不舍忠臣屈原死去,于是争先恐后地划船追赶挽救,此即中国龙舟竞渡之起源。以后,每年此日百姓都通过划龙舟的形式纪念先贤,采取这一活动的目的是为驱散江中之鱼,从而避免河鱼侵扰屈原之身。此外,荆楚之人最初还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借以祭祀屈原。为防止游鱼吃掉,便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竞渡之习、食粽子的风俗绵延及今,其影响力之巨大可见一斑。挂艾叶和菖蒲同样是端午节时的民间活动,人们将艾叶悬于堂中,用菖蒲作剑插于门外,希望起到避邪驱瘟、驱魔镇鬼之功效。

文章标签: 屈原 虚谷 中国 蜜桃 艾叶 农历 龙舟 活动 粽子 菖蒲

猜你喜欢

梅鹤图
山阴草堂图
鱼嬉
虚谷菊花图扇页
虚谷彭公像图轴
虚谷紫藤金鱼图轴
虚谷梅鹤图轴
虚谷瓶菊图轴
四季花卉(四条屏)
桃园图
观音
山水书法册
林泉春暮图轴
句古双栖图
山水册11开
西亭春艳图
焦荫纳凉图
疏树归林图
0.10533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