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鱼图》轴,清,李方膺绘,纸本,墨笔,纵123.5厘米,横60厘米。

画幅右边款题:“三十六鳞一出渊,雨师风伯总无权。南阡北陌槔声急,喷沫崇朝遍绿田。晴江李方膺。”钤“晴江的笔”白文印、“虬仲”朱文印。

《游鱼图》是李方膺的代表作。画中春水方生,欢腾的鲤鱼争相穿越于河水间,它们或直冲入水底,或徜徉于水面,或摇头摆尾,或展鳍跳跃,在寒冷的冬天之后尽情享受着春天河水复苏带来的喜悦。画面生动传神而富有情趣。作者用笔洗练,虽无一笔背景,却使人透过温和的春水仿佛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日景象,达到了意到笔不到、景在画外的艺术效果。

根据画面的风格和题诗,可以推断此图是李方膺罢官(乾隆十三年,1748年)之后的作品。画中作者以游鱼自拟,隐喻他久困樊笼,终得返归自然,表现了作者向往自由生活的思想及其品格情操。明清文人常以“四君子”题材直抒胸臆,表现闲雅高洁的品行。李方膺也善画梅,而在晚年,他选择了游鱼为题材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跳出了文人画的樊篱,立意新颖,扩大了文人画的表现领域和审美情趣,他的创新也正表现出“扬州八怪”对绘画的突出贡献。

在画面位置经营上,此图也与众不同。5尾姿态不同的游鱼组成一条反“S”形曲线,鱼头、鱼尾相互呼应,既有形式上的美感,又渲染了腾跃而出的气氛。右边题诗一贯到底,字体浑厚雄肆,增强了画面的整体感,从而成为诗、书、画完美统一的佳构。李方膺(音yīng)(1695—1755年),字虬仲,号晴江,别号秋池,江苏南通人。曾以父荫出任山东乐安、兰山,安徽合肥等地县令。为官清正,为民着想,因不肯随上级俯仰而被诬罢官。寄居南京项氏借园,常往来于扬州,卖画为生。善画松、竹、梅、兰及小品,主张绘画创作应直接向生活学习,以创造出自己独立的风格。李方膺的画风如其为人性格,落墨雄肆浑厚,沉着痛快,用笔横涂竖抹,脱略恣纵,以气势胜。亦称“士夫画”,泛指中国古代社会中文人、士大夫创作的绘画,以区别于民间和宫廷绘画,在北宋经苏轼、文同等人倡导,遂大行其道。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标举“士气”,讲求笔墨情趣,强调神韵,并重视文学修养,对绘画中意境的表达以及水墨写意等技法的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清代康熙中期至乾隆末期活跃在扬州地区的8位代表画家的总称。一般指金农、黄慎、郑燮、李鱓、李方膺、汪士慎、高翔、罗聘。作画多以花卉为题材,亦画山水、人物,主要取法于陈淳、徐渭、朱耷、石涛等人。善于运用水墨写意技法,重视个性的发挥,力求创新,抒发强烈的主观情感,注重诗书画的有机结合,和当时流行画坛的尚古模拟之风有所不同,被时人称为“偏师”,因有“八怪”之称。“扬州八怪”的写意画风对海派乃至近代齐白石、潘天寿等人都有很大的影响。中国画技法之一,属辅助性用笔,为突出形象之用。“渲”是在皴擦处略敷水墨或色彩,“染”是用大面积的湿笔在形象的外围着色或着墨,烘托画面形象。

文章标签: 李方膺 画面 绘画 游鱼 文人

猜你喜欢

梅花册页
扬州八怪松树图轴
李方膺花卉图轴
李方膺墨梅图轴2
李方膺墨笔古松图轴
李方膺墨梅图轴
李方膺竹石图轴
梅石图
菊石图
观音图
月嫦娥扇面
极乐世界庄严图
双骏图
鹦鹉戏蝶图
阿弥陀佛
花卉山水-12
焦荫纳凉图
山水册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