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图》卷,清,王时敏绘,纸本,墨笔,纵31.5厘米,横201厘米。

该图绘于明崇祯六年(1633年),画家时年42岁,是其早期代表作。据题跋,知此图所画是“御史大夫张公”的别墅。该别墅座落在山东邹平西南的会仙山,因山中云气常白,故又名长白山。题跋中所云之赤松子乃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仙,为道教所尊奉。

王时敏在京居官期间,明王朝正处在摇摇欲坠之境地,外有后金(清)铁骑的步步进逼;内有数十万农民起义军“横行”三秦大地,势不可挡,而朝廷内部“诸臣但知觉同逐异,便已肥家”,局势愈发难以收拾。《长白山图》所表现的正是王时敏等文人雅士对宁静幽雅的隐居环境的向往,反映出他们的理想生活和人品情操。此图用笔细润,墨色清淡,意境疏简,已脱去董其昌遗法,是画家逐渐形成个人画风期间的重要作品。王时敏(1592—1680年),字逊之,号烟客,晚号西庐老人,江苏太仓人。其祖父是明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王锡爵,父亲是明翰林编修王衡。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举进士,崇祯初以荫仕至太常寺卿,崇祯十三年(1640年)辞官隐居,入清不仕。工隶书,善画山水,以元黄公望、倪瓒为宗,又受董其昌影响。他极力主张恢复古法,反对自出新意,是清初画坛正统派的领袖,后世称“娄东派”,与王鉴、王石谷、王原祁合称“四王”,位列“清初四王”之首,在当时有很大影响。

官名。春秋战国时期由诸侯分封的贵族为大夫,享有封地,并掌管封地内的行政。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敏。精于书画鉴赏,收藏很多名家作品,在书画理论方面论著颇多,其“南北宗”的画论对晚明以后的画坛影响深远。工书法,自谓于率易中得之,对后世书法影响很大。其书画创作讲求追摹古人,但并不泥古不化,在笔墨的运用上追求先熟后生的效果,拙中带秀,体现出文人创作中平淡天真的个性。加之他当时显赫的政治地位,其书画风格名重当世,并成为清代艺坛的主流。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画旨》等文集。

文章标签: 书画 王时敏 董其昌 长白山 崇祯 题跋 画家 作品 后世 画坛 影响

猜你喜欢

丛林曲调图(立轴)
仿黄子久山水(轴)
浅绛溪山图
山楼客话图(轴)
山水十开
书画十六开
松风叠嶂图
云峰树色图(立轴)
杜甫诗意图册
仙山楼阁图
桃花源图
山水册合卷
荷花鸳鸯图
花卉山水
百鹤图卷
人物故事图
秋窗读易
清明上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