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福庵感旧图》卷,清,吴历作,绢本,设色,纵36.7厘米,横85.7厘米。

本幅自题:“吾友笔墨中,惟默公交最深。予常作客,不为话别,恐伤折柳。庚戌清和,游于燕蓟,往往南传方外书信,意甚殷殷。辛亥秋冬,将欲赋归,意谓同此岁寒冰雪,而未及渡淮,闻默公已挂履峰头,痛可言哉。自惭浪迹,有负同心,招魂作诔,未足抒写生平,形于绢素,訾笔陨涕而已。却到昙摩地,泪盈难解空。雪庭松影在,草诏墨痕融。几树春残碧,一灯门掩红。平生诗画癖,多被误吟风。鱼雁几曾隔,赋归迟悔深。自怜南北客,未尽死生心。痴蝶还疑梦,饥鸟独守林。云看无限意,何事即浮沉。甲寅年登高前二日雨霁并书。桃溪居士吴子历。”钤“吴历”印一方。卷尾有许之渐、纪萌、张景蔚三家题记。甲寅为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吴历时年43岁。

此图是作者为怀念故友默容而作,一段长题简述了二人的交往,情深意切。画中描绘兴福庵的景物,寺外杂树丛竹,墙内孤松白鹤,本是一处清幽之所,然人去室空,满目凄清,透露出作者以笔墨寄托哀思的心境。树木勾点结合,层次分明,穿插自然,蜿蜒曲折的围墙加强了画面的纵深感,山石有皴有染,大面积的青绿敷色表现了真实自然的景致,是画家兼取宋、元画法而别具一格的代表作。吴历(1632—1718年),字渔山,号墨井道人、桃溪居士等,江苏常熟(今属江苏省)人。少年时遭遇明亡,信奉佛教,后转为信奉基督教。曾赴澳门,并受洗礼,教名西满·沙勿略(Simon·Xareris),并学习西文。原计划去欧洲,因故未果,后回内地,在上海、嘉定、苏州一带传教,卒后葬于上海南门外耶稣会墓地。早年学画于王鉴、王时敏,后接触西方文化,这对其山水画风的形成有潜在影响。喜用干笔焦墨,笔墨细腻,注重画面的纵深感,并略微注意到透视法的运用。吴历以其独到的艺术风貌与“四王”、恽寿平并称“清初六大家”。据《竹人续录》等史料载,吴氏兼擅刻竹,风格缜密,深受嘉定派影响。

默容(生卒年不详),虞山(位于今江苏常熟西北)兴福寺僧人,爱好书画,与吴历相交甚厚。

文章标签: 吴历 笔墨 赋归 作者 影响 常熟 江苏 居士 桃溪 纵深感 画面

猜你喜欢

仿古山水册
槐荣堂图
拟古脱古图轴
夕阳秋影图
兴福庵感旧图卷
云白山青图卷
陶圃松菊图
吴历横山晴霭图卷
吴历林塘诗思图扇页
山水
观音图
书法扇面
宝相观音图
山水十开
自画像
无量寿佛图
山水楼阁图册
山水册荷兰阿姆斯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