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王蒙山水图》轴,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王原祁绘,纸本,墨笔,纵95.7厘米,横49厘米。

此图描绘虬松密树、溪水蜿蜒,是一幅典型的山水画。作者以淡墨干笔、牛毛细皴绘出山石的主体结构,再以浓墨湿笔加以点染,用笔繁复却不琐碎,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布局紧密,充分显示出其精湛的笔墨技法与构架画面的能力。笔法苍老,既不失王蒙之深秀,又兼具董巨磅礴之气,实为佳作。

本幅自题叙述了他对王蒙所用绘画技法的理解,款署:“康熙辛巳仲冬麓台祁”。钤“王原祁印”白文印、“麓台”朱文印,右上钤“期仙庐”白文印,左下钤“西庐后人”朱文印。“辛巳”为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王原祁时年六十岁。

鉴藏印有“远湖所藏”朱文印。王蒙(1308—1385年),字叔明,号黄鹤山樵、香光居士,吴兴(今浙江湖州)人。赵孟頫外孙。曾作过元朝小官,元末弃官归隐黄鹤山(今浙江余杭县临平镇)。入明,曾任泰安知州,后因胡惟庸案牵连被捕,死于狱中。工诗文书法,善画山水,为“元四大家”之一。《明史》卷二八五有传。

王原祁(1642—1715年),字茂京,号麓台、石狮道人,江苏太仓人,王时敏之孙。清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因画艺,被召供奉内廷,深受皇室青睐,地位显赫,任书画总裁和《万寿盛典》总裁,官至户部侍郎,故称“王司农”。他擅画山水,其绘画艺术承绪家学,自幼得到祖父王时敏的刻意指导,一生倾注于笔墨施运的营求中,自称笔端有“金刚杵”,画风中年秀润,晚年苍浑。与王时敏、王鉴、王翬合称“清初四王”。王原祁做为“四王”中最年轻的一位画家,秉承家学,追摹古法,在不懈创作的同时,以同样方法再授弟子,对山水画的发展及“娄东派”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其对绘画的影响一直延续到清中、后期“小四王”(王昱、王愫、王宸、王玫)、“后四王”(王三锡、王廷之、王廷国、王鸣韶)。“四王”的绘画创作继承明末董其昌的绘画理论和实践,力图集古人之大成,被确立为正统画派。追随王原祁的画家众多,形成“娄东派”,几乎独占了当时的画坛。著有《雨窗漫笔》、《扫花庵题跋》等。

与“干笔”对称。指作画时用笔含有较多水份,使画面产生滋润的效果。

董巨,即指五代画家董源、巨然,两人均善画江南景色,多作平远布局,笔墨圆润轻淡,境界滋润秀丽,共同创立了南方山水画派系。

文章标签: 绘画 王原祁 山水画 笔墨 王时敏 王蒙 画家 清康熙

猜你喜欢

江上垂纶图
仿大痴山水
仿古山水图
仿黄公望山水图
仿黄子久晴峦霁翠卷
仿黄子久设色山水
仿王蒙夏日山居图
仿一峰山水
高岭平川图
山水十二开
元机诗意图
花鸟
雨余柳色图.
土尔扈特白鹰图
白缎地广绣三阳开泰挂
山水册页
疏树归林图
得趣在人册13开
0.15299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