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笔山水图》轴,近现代,陈师曾绘,绢本,墨笔,纵67厘米,横27.3厘米。

自题:“山气苍苍泉声咽,此中幽人头已白,安得无情顽如石。仲年贤婭雅赏。衡恪丙辰六月。”钤“衡恪之印”、“朽者”印。

自题中的“丙辰”为民国五年(1916年)。

图绘高山峻岭,飞瀑流云,茂林中幽舍掩映。

此幅作于1916年的山水画在陈师曾的绘画中属较早年的作品。作品构图稳健,笔墨深厚,反复的皴擦点染与他后期空勾无皴的山水画法有很大的不同,明显带有“金陵八家”之首——龚贤的笔墨意味。陈师曾画山水直接从师法古人入手,尤其是师从与“四王”对立的画派画家,龚贤即其中之一。陈师曾在学习参用古人的画法时抱着取古人为己用而并不屈从古人的态度,将古人的笔法融会贯通,因此下笔挥洒自如。陈师曾(1876—1923年),又名衡恪,号朽道人、槐堂,湖南省凤凰人。湖南巡抚陈宝箴孙,著名诗人陈三立子。曾留学日本,归国后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善诗文、书法,尤长于绘画、篆刻。其山水画在承袭明代沈周、清代石涛技法的基础之上,注重师法造化,从自然景观中汲取创作灵感;写意花鸟画近学吴昌硕,远宗明人徐渭、陈淳等大写意笔法,画风雄厚爽健,富有情趣;人物画以意笔勾描,注重神韵,带有速写和漫画的纪实性。著有《中国绘画史》、《中国文人画之研究》、《染苍室印存》等。龚贤(1618—1689年),一名岂贤,字半千,号野遗、柴丈人等,江苏昆山人,早年曾参加复社活动,明末战乱时外出漂泊流离,入清隐居不出,居南京清凉山,买画课徒,生活清苦。性孤僻,与人落落寡合。他是位既注重传统笔墨又注重师法造化的山水画家。其创作以五代董源、巨然的画法为基础,以宋初北方画派的笔墨为主体,参以二米(米芾、米友仁父子)、吴镇及沈周等人的笔风墨韵,同时结合自己对自然山水的观察和感受,形成了浑朴中见秀逸的积墨法,不同于清初以王时敏为首的“四王”所倡导的笔笔有古意的创作格法。他与同时活跃于金陵地区的画家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慥、谢荪等并称“金陵八家”。工诗文,善行草,源自米芾,又不拘古法,自成一体。著有《香草堂集》。

王时敏、王鉴、王翬、王原祁的合称。他们在绘画风尚和艺术思想上承明末董其昌之遗绪,画风崇尚摹古,讲求笔墨韵味,于清初画坛居“正统”地位。“四王”对清及近代的山水画创作趋向有着重要影响。

文章标签: 笔墨 山水画 创作 绘画 陈师曾 师法 山水 龚贤 画风 诗文 王时敏 画法 米芾 自然 沈周 笔法

猜你喜欢

幽林芳意
玉质自能无暑意
兰石图
四条屏 幽林芳意
四条屏 怨秋凋
四条屏 扶摇绿叶
四条屏 玉质自能无暑意
玉质自能无暑意
陈师曾山水图轴2
仿催白梅竹双清图
七言联
喜上眉梢图
枯树赋立轴
扇面 牡丹
横批
天道酬勤
万丈
朱竹图卷
0.16604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