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佛菩萨圣像唐卡,18世纪,北京,布本设色,通长180厘米,宽98厘米,画心纵100厘米,横71厘米。清宫旧藏。该唐卡共有9排圣像,每排列9尊,合计81尊诸佛菩萨圣像,每尊圣像下皆题有藏文佛名。第一排西藏佛教祖师,左起依次为:1班钦(萨班),2根敦主巴(一世达赖),3降央却吉,4贾曹杰,5宗喀巴,6克主杰(一世班禅),7降钦却杰(大慈法王),8根敦嘉措(二世达赖),9喇嘛仁波且。第二排无上瑜珈部本尊佛,左起依次为:10大轮金刚,11时轮金刚,12大威德金刚,13密集金刚,14金刚持,15密集文殊金刚,16上乐金刚,17喜金刚,18秘密成就马头金刚。第三排般若部佛,左起依次为:19拘那含佛,20救一切佛,21遍观佛,22燃灯佛,23释迦牟尼佛,24弥勒佛,25顶髻王佛,26拘留孙佛,27迦叶佛。第四排无量寿佛,左起依次为:28西南智慧无量寿佛,29东北遍观量寿佛,30西方无量寿佛,31东方金刚无量寿佛,32中央无量寿佛,33南方宝无量寿佛,34北方业无量寿佛,35东南功德无量寿佛,36西北不动无量寿佛。第五排诸佛,左起依次为:37无量光佛,38法称佛,39妙金色佛,40善名称佛,41药师佛,42妙声佛,43无忧佛,44神通佛,45阿閦佛。第六排菩萨,左起依次为:46弥勒菩萨,47除盖障菩萨,48观音菩萨,49文殊菩萨,50白文殊菩萨,51金刚手菩萨,52地藏菩萨,53虚空藏菩萨,54普贤菩萨。第七排佛母,左起依次为:55准提佛母,56绿度母,57大秘密佛母,58大孔雀佛母,59大随求佛母,60大千摧碎佛母,61大孔雀佛母,62白度母,63增禄佛母。第八排出世护法神,左起依次为:64多闻天王,65吉祥天母,66白勇保护法,67马头金刚,68六臂大黑天,69不动明王,70四面大黑天,71法王,72姊妹护法。第九排世间护法神,左起依次为:73战神,74广目天王,75持国天王,76帝释天,77布禄金刚,78梵天,79增长天王,80多闻天王,81圣热满达。以上81尊圣像集中表现了藏传佛教格鲁派神系的基本构架以及诸佛菩萨的等级排列。菩提萨埵之略称,为十界之一。即指以智上求无上菩提,以悲下化众生,修诸波罗密行,于未来成就佛果之修行者。亦即自利利他二行圆满、勇猛求菩提者。

亦称布画,是西藏特有的艺术作品。可以彩画、刺绣、堆绫等多种艺术手法创作。彩画作品使用矿、植物颜料,调以动物胶、牛胆汁等,以保持色泽鲜艳,久不褪色。作品四周镶以锦边,上下贯以木轴,以便于悬挂供奉和宣讲。题材有佛、菩萨、佛母、护法金刚、高僧、祖师传记等,现代作品也有反映民间风俗者。其形式一般为方形,尺寸小至一尺,大至一丈或几丈见方。是书画装潢中对书法或绘画作品原件的称呼。宗喀巴(1357--1419年),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格鲁派(俗称黄教)创始人。本名“罗桑扎巴”,生于青海湟中,藏语称湟中一带为“宗喀”,故被尊称为宗喀巴。幼时出家,学显密教法10年,16岁入藏深造,得大师指点,佛学精进,显密兼通。鉴于当地佛教戒行废弛,僧侣生活放荡,遂以噶当派教义为本,结合自己的见解,从倡导戒律入手,进行改革,《菩提道次第广论》、《密宗道次第广论》为其代表作。明永乐七年(1409年),宗喀巴在帕竹地方政权的资助下,于拉萨大昭寺创办了大祈愿法会,同年又在拉萨东建立了甘丹寺,标志格鲁派体系的形成。后格鲁派成为西藏地方执政教派,在蒙藏等地广泛流行,成为藏传佛教中最大的宗派。大威德金刚是格鲁派密宗所修本尊之一,因其能降服恶魔,故称大威,又有护善之功,故又称大德。其像有9头、34臂、16足,裸体。

藏传佛教密宗无上瑜伽部主尊。

佛教菩萨名,又称“文殊师利”,也译作“曼殊室利”,意译为妙德、妙吉祥。以智慧著称,手持宝剑,骑坐青狮,与普贤菩萨常侍释迦牟尼佛左右。又称胜乐金刚,为藏密重要本尊之一,其形象多为双身忿怒相,主尊四面,每面三目,十二臂,主臂拥抱其明妃金刚亥母,左右手中分握金刚铃、杵,其余手臂亦各持法器,二足,左弓步立姿,足下踏裸身魔怪,是其常见之显相。燃灯佛,梵文DiPamKara(提洹竭)的意译,又译为“锭光”。佛经说他出生时身边光明如灯,故名。并说释迦牟尼未成佛时,燃灯佛曾作出宗教预言(“授记”),说释迦牟尼将来当能成佛。

佛教创始人,姓乔答摩,名悉达多,释迦牟尼是信徒对他的尊称,意为释迦族的圣人。相传其为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净饭王太子,生活在约公元前565至前485年间。他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各种苦恼,决心为世人找到解脱方法,于是舍弃继承王位的太子之位,出家修行,最终觉悟,创立了佛教。

据说他出生在南印度的却波利村婆利大婆罗门贵族家庭。弥勒(意为慈氏)为姓,其名为阿逸多(意为无能胜)。他曾拜佛为弟子,佛预言他将继承释迦牟尼为未来佛,让他住在兜率天内院中,经千千岁后再降于人世,广传佛法,成就佛道。兜率天是欲界的净土,是菩萨住的地方,即修菩萨道已达最高境界而等下生人间成佛的菩萨。兜率天的一昼夜相当于人间四百年,一年相当于人间一百四十一万七千五百年。据说居住此处的菩萨彻体光明,能照耀世界。佛经上说弥勒在此要住上四千年,相当于人间五十六亿七千万年,然后才能下生成就佛道,接替释迦牟尼救世。

弥勒是梵语Maitreya的音译,意译为“慈氏”,相传生于南天竺的婆罗门家庭,后成为释迦牟尼的弟子。他先于释迦入灭,上生兜率天,释迦涅槃后,他下凡华林园,开三番法会,超度世人,成道为佛,故弥勒又称“未来佛”。无量寿佛即阿弥陀佛之意译,在藏传佛教体系中,其既为理想的佛国世界——西方极乐世界之教主,同时又是可以赐予众生今生世寿的长寿佛。梵文(Avalokitesvara)的意译,观世音的略称。其与大势至菩萨同为阿弥陀佛的左右胁侍,称为“西方三圣”。又是我国佛教中的四大菩萨之一。佛典称观音为发大慈悲,即普救世人的大慈大悲菩萨。又作光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观世自在菩萨、观世音自在菩萨、现音声菩萨、窥音菩萨。

文殊菩萨是中国汉传佛教四大菩萨之一,相传其显灵说法道场在山西五台山。他专司智慧,常作为释迦牟尼佛的左胁侍,与观音菩萨一起站在释迦牟尼佛的左右。在藏传佛教中文殊菩萨也极受尊崇,为八大菩萨之一,其称谓和造型有多种,但面相常以两种出现,一种为猛相,多首多臂,旨在降服怨敌,消灭烦恼,但胸怀慈悲,属于密宗造像;另一种为静相,结发戴冠,面目慈祥,属于显宗造像。

佛教菩萨名,也称“三曼多跋陀罗”。专司“理德”,坐骑为白象,常与文殊一起出现,为释迦的胁侍。
音译称摩诃迦罗、莫诃哥罗、嘛哈噶拉等,为大自在天的化身,是藏传佛教中著名的护法神之一,民间亦将其视为战神、施福之神,在西藏极受尊崇。亦称帝释、天帝释,佛教护法神之一,为忉利天(即三十三天)之主,居须弥山顶之善见城。中国佛教两大派系之一,形成于藏族地区,发展、传播于藏、蒙、土、裕固、纳西等少数民族地区,是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佛教。7世纪佛教传入西藏,松赞干布、赤松德赞等几代赞普支持佛教,翻译佛经,创建桑耶寺,佛教有了初步发展。9世纪中叶,朗达玛上台兴苯灭佛,佛教受到毁灭性打击。10世纪后期佛教又从阿里和多康地区复兴,根据不同的佛法传承,形成宁玛、噶丹、萨迦、噶举等众多教派。元朝以后,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在中央政府扶持下曾先后取得西藏地方政教合一的统治权。藏传佛教中有由《丹珠尔》、《甘珠尔》两部分组成的藏文《大藏经》,其寺院组织严密,学经制度健全,修行上“显密并重”。以无上瑜伽部密法为最高最深之法。

藏传佛教主要的教派之一。“格鲁”意为善规,因该派主张僧人应严守戒律和修行次第而得名,亦俗称“黄帽派”、“黄教”。该派奉宗喀巴大师(1357--1419年)为开派祖师。永乐七年(1409年)正月,宗喀巴在帕竹地方政权的支持下,于拉萨大昭寺举行了万人祈愿法会,同年又在拉萨东北兴建甘丹寺,并自任住持,是为格鲁派形成之标志。后西藏之达赖、班禅及内、外蒙古之章嘉、哲布尊丹巴等四大活佛转世系统皆属格鲁派。该派教理上继承阿底峡所传之龙树的中观思想,主张缘起性空。修习上止观并重,尤其强调戒律为佛教之本。此一派至明清时渐为西藏佛教之正统,并为朝廷所重,一直掌管西藏地方政教大权。

文章标签: 佛教 菩萨 藏传佛教

猜你喜欢

达摩多罗尊者与天王唐卡1
佛海观世音菩萨唐卡
善趣手持金刚菩萨唐卡
七佛——拘那含牟尼佛唐卡
六世班禅唐卡
秘密佛唐卡2
威罗瓦金刚唐卡
达赖喇嘛源流——益希沃唐卡
跋陀罗与伐那婆斯尊者唐卡
无量寿佛唐卡2
班禅喇嘛源流——萨迦班智达唐卡
半托迦尊者唐卡
达赖喇嘛源流——仲敦巴唐卡
权衡三界观世音菩萨唐卡
迦里迦尊者与伐那婆斯尊者唐卡
班禅喇嘛源流——须菩提唐卡
秘密佛——密集金刚萨埵唐卡
邬扎亚那手持金刚菩萨唐卡
0.13546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