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源流唐卡(之二),18世纪,西藏,布本,设色,通高148厘米,宽96厘米,画心纵87厘米,横57厘米。清宫旧藏。

此幅主尊释迦牟尼佛身着田相通肩袈裟,双手接说法印,结跏趺坐于狮子座上,身后绘绿色头光及蓝红黄彩色身光。下方绘功业故事第一品《波斯匿王故事》,上半部是第二品《吉祥军王故事》。故事的藏文品名均以金汁缮写于朱红色榜题上,各品的次序是依顺时针方向排布的,而每品故事之间以及同一故事的不同场景、细节之间,则以山石树木、飞瀑流泉及云朵、建筑等景物为分界,并详录故事各段情节于画上。画面布局虽穿插错落,整体却井然有序。

唐卡背后有白绫签,其上墨书汉满蒙藏四体文字题记,其中汉文为:“乾隆五十四年十一月初五日,钦命嘎尔丹锡哷图萨玛迪巴克什认看供奉利益画像释迦牟尼佛源流……”。另附黄条题记书写供奉次第方位:“右一,利益画像释迦牟尼佛源流……”。

“释迦牟尼佛源流”为清宫中之称,图中释迦牟尼佛居中,周匝画以佛本生或佛传故事,通常被称为“佛陀百功业”。众多故事如同枝叶繁茂的大树,故藏地佛教徒将此称为“如意宝树”。这套唐卡共一堂三十一轴,绘功业故事一百零八品。自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以来一直庋藏于宫中佛堂佛日楼上,至今完好如新。佛教创始人,姓乔答摩,名悉达多,释迦牟尼是信徒对他的尊称,意为释迦族的圣人。相传其为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净饭王太子,生活在约公元前565至前485年间。他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各种苦恼,决心为世人找到解脱方法,于是舍弃继承王位的太子之位,出家修行,最终觉悟,创立了佛教。

唐卡中有一类绘主尊释迦牟尼佛居中,周匝配画佛本生或佛传故事,总计为108则。这些功业故事原出自诸多经典,经后世佛教学者萃集整理,通常被称为“佛陀百功业”。这些故事之间并无紧密关联,众多故事如同繁花茂叶构成参天大树,藏地佛教徒因而称之为“如意宝树”,而清宫中则以“释迦牟尼佛源流”名之。亦称布画,是西藏特有的艺术作品。可以彩画、刺绣、堆绫等多种艺术手法创作。彩画作品使用矿、植物颜料,调以动物胶、牛胆汁等,以保持色泽鲜艳,久不褪色。作品四周镶以锦边,上下贯以木轴,以便于悬挂供奉和宣讲。题材有佛、菩萨、佛母、护法金刚、高僧、祖师传记等,现代作品也有反映民间风俗者。其形式一般为方形,尺寸小至一尺,大至一丈或几丈见方。是书画装潢中对书法或绘画作品原件的称呼。袈裟披著法之一种。即披搭袈裟时,两肩均被袈裟所覆盖的披法。通肩用以表示福田之相,在乞食、坐禅、诵经、经行等时披著。

说法即宣说佛法,以化导利益众生。与说教、说经、演说、劝化、唱导等同义。又称全跏坐,正跏坐,是各种佛像中最常见的一种坐法。结砌趺坐的姿式是以左右两脚的脚背置于左右两股上,足心朝天。佛教认为这种坐法最安稳,不容易疲劳,且身端心正。相传释迎牟尼在菩提树下进入禅思,修悟正道,采用的就是这种坐姿。古代中国对伊朗的称呼。所谓佛传,即指佛一生的重要事迹。又作浮屠、浮图、佛驮等。意为觉者、知者。原本指释迦牟尼,后演为党觉悟真理者之总称。

文章标签: 故事 作品 佛教

猜你喜欢

七佛——拘留孙佛唐卡
三世章嘉胡土克图唐卡
无量寿佛唐卡2
权衡三界观世音菩萨唐卡
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唐卡
莲花舞自在观世音菩萨唐卡
绣像吉祥天母唐卡
罗睺罗与巴古拉尊者唐卡
邬扎亚那手持金刚菩萨唐卡
不空羂索观世音菩萨唐卡
哈罗哈罗观世音菩萨唐卡
乾隆皇帝佛装像唐卡3
释迦牟尼佛唐卡2
狮吼观世音菩萨唐卡
忿怒手持金刚菩萨唐卡
秘密佛——密集瞋恚金刚唐卡
达赖喇嘛源流——益希沃唐卡
班禅喇嘛源流——罗桑却吉坚赞唐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