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中兴颂》,唐元结撰,颜真卿书,唐摩崖刻石,宋拓,麻纸,黑墨精拓,装裱成册,二册,共166页,每页纵29.3厘米,横15.5厘米。《大唐中兴颂》,简称《中兴颂》,为元结于上元二年(761年)撰写,并请颜真卿书。此摩崖刻石是在戡平安禄山之乱后于唐大历六年(771年)六月刻于湖南祁阳浯溪崖壁上。左行正书,21行,行21字,后刻有黄鲁直题字,11行,行26-28字不等。此本为故宫藏宋拓本。首行“有序”之“序”字钩笔未损。钤有“海上精舍藏本”、“孙尔准印”等印5方。此颂书风磊落奇伟,故自古获得学者、艺术家们的重视。宋黄庭坚诗曰:“大字无过《瘗鹤铭》,晚有名崖颂中兴。”宋欧阳修《集古录跋尾》,清顾炎武《金石文字记》、王昶《金石萃编》等书著录。元结(719-772年),字次山,河南人。曾著《元子》十篇,因又称元子。天宝十二年(753年)举进士。肃宗时,上《时议》三篇,官至监察御史、道州刺史。他继承陈子昂反对六朝骈丽文风,致力于古文写作,著有《次山集》。新唐书有传。颜真卿(709—785年),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一说临沂(今属山东)人。唐代书法家。曾任平原(今属山东)太守,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世称“颜平原”、“颜太师”、“颜鲁公”等。书法初学褚遂良,后请教张旭,深悟笔法。参用篆书笔意写楷书,真书笔力弥满,端庄雄伟,气势森严,行书遒劲郁勃,阔达自在,书风明显区别于二王(羲之,献之)和唐初诸家,对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世称“颜体”。与当时另一位书法家柳公权并称“颜柳”。唐人《书评》论其书:“如荆卿按剑,樊哙拥盾,金刚嗔目,力士挥拳。”传世墨迹有正书《自书告身》、行书《祭侄文稿》和《刘中使帖》,碑刻有《争坐位帖》、《多宝塔碑》、《东方画赞》、《颜家庙碑》、《麻姑仙坛记》、《颜勤礼碑》、《中兴颂》等。后人辑有《颜鲁公文集》。道家解释宇宙分为天、地、水三界,分别以天官、地官、水官掌管。到北魏时以三官配三元节,农历正月十五日定为天官诞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地官诞辰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水官诞辰为下元节。
安禄山(?—757年),初名轧荦山,本姓康,或以为源出康国,随母嫁突厥人安延偃,改姓安,更名禄山,唐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南)胡人。懂九蕃语言,骁勇善战,被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养以为子。因战功任平卢兵马使、营州都督等职。后又设法取得玄宗、杨贵妃的信任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节度使,有众15万。天宝十四年(755年)冬在范阳起兵叛乱,南下攻陷洛阳。次年禄山称雄武皇帝,国号燕,建元圣武。至德二年(757年),子庆绪谋夺帝位,将其杀死,年约五十余岁。黄庭坚(1045—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举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后擢升起居舍人、秘书丞、国史编修官。绍圣年间因章惇、蔡卞等党人论实录多诬,被贬为涪州别驾,安置黔州,此后多次被贬官在外,最后至宜州(今广西宜山),死于该地。他曾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学于苏轼门下,被称为“四学士”。他善为文章,长于写诗,尤以擅长书法著称,其楷体字势开张,笔力刚劲;草体盘曲迴旋,变化无方,被誉为北宋四大书家之一,著有《山谷集》行世。瘗,埋葬之意,瘗鹤从字面上讲,应为埋鹤之意。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北宋著名政治家。以文章著称于世,为唐宋古文八家之一。主修《新唐书》和《新五代史》。书法字体新丽,神采秀发,自成一家。

顾炎武(1613—1682年),初名绛,字宁人,号亭林,世称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少年时参加“复社”的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后,又参加昆山、嘉定一带的人民抗清起义。入清不仕,改名炎武。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以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亭林诗文集》等著作。王昶(1725—1806年),字德甫,号述庵,又号兰泉,江苏青浦(今属上海市)人。清学者。乾隆年进士,官至邢部右侍郎。好金石之学,收罗商周铜器及历代石刻拓本一千五百余种,编为《金石萃编》一百六十卷。能诗词、古文。

猜你喜欢

宋马测墓志
宋拓松桂堂帖
宋竹林观音像白衣大悲五印心陀罗经秦观书真言拓片
宋拓东汉西岳华山庙碑
旧拓 北宋苏轼楷书四屏
宋拓东汉魏元丕碑
卫歡章草书顿首州民帖
宋张仲荀抄高僧传序
宋 淳熙秘阁续帖二册
宋寄增梦英大师诗刻拓片
宋拓宣城本兰亭序
宋药继能墓志并盖拓片
宋苻彦琳墓志
宋游师雄墓志拓片
宋拓定武本兰亭
宋搨汝帖三册十二卷
北宋拓唐集王圣教序
宋拓唐云麾将军李秀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