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拓玉枕兰亭,锦面,挖镶裱,蝴蝶装。二开半。墨纸半开半开纵12.5厘米,横6.8厘米。玉枕兰亭,系定武缩刻本。是本兰亭叙文二十八行,缩临犹不失真。许乃普题签“玉枕兰亭,苏斋藏本□□生寄赠”,钤“许乃普印”、“滇生”印。翁方纲题识云:“此侯官林道山所赠玉枕兰亭原石本,乾隆戊子冬于广州□赠,后十年戊戌冬十二月十三日记于宝苏室”,钤“方纲”、“覃溪”等印。后又识云:“戊申秋九月南昌使院重黏褾,去林君赠时廿年矣,重阳前四日刻石经十二段工讫,记录于双□馆东斋”。钤“王”、“臣许乃普”、“滇生”等印五方。关于玉枕兰亭传说颇多,有言贾秋壑得一石枕,光莹可爱,使廖莹中以灯影缩小法刻于灵壁石上,宛如定武本,缺损处皆全,人称玉枕兰亭。或传为欧阳询临蝇头小行楷刻于禁中、政和年间发现于洛阳宫役夫所枕、褚遂良所书等,现传者多为翻刻。简称“蝶装”。图书装帧中册叶制度的早期形式。书叶按照中缝反折,即将有字的纸面相对折起,再将各叶中缝的背口对齐,以浆糊粘连在作为封皮的厚包背纸上,裁齐成册。翻阅时,书叶有如蝴蝶两翼开展。其封皮有软面和硬面两种。翁方纲(1733—1818年),字正三,号覃溪,晚号苏斋,顺天大兴(今属北京市)人。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博学,富藏书,工诗文,长于考证金石。书法初学颜真卿,继学欧阳询,旁涉汉隶,自成一格,与刘墉、成亲王永瑆、铁保并称“乾隆四家”。著有《两汉金石记》、《粤东金石略》等。唐太宗得王羲之《兰亭序》真迹后,有欧阳询摹本拓刻于学士院,五代梁时移置汴都。辽耶律德光破后晋携此石刻北去,中途病故,石被弃。宋庆历年间发现,置于定州州治,大观年间置于宣和殿。金兵灭北宋入汴京,石散失不传。定州宋时属定武军,故此石刻拓本称为“定武兰亭”。

欧阳询(557—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他经历陈、隋、唐三朝,贞观间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欧阳询博览古今,书则八体尽能,尤工正、行二体,学王羲之、王献之,吸收汉隶和魏晋以来楷法,笔力险劲刻厉,意态精密俊逸,法度森严,世称“欧体”,于后世影响深远。他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初唐四家”。唐人张怀瓘评之曰:“真行之书出于大令,别成一体,森森焉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书断》)有《虞恭公碑》、《化度寺邕禅师塔铭》、《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诸名碑传世。

文章标签: 欧阳询 兰亭 玉枕兰亭 乾隆 学士 年间

猜你喜欢

鲁峻碑
太仆卿元公夫人姬氏合
明陈子壮七言联 (木刻双钩)
明拓东汉礼器碑
明拓《星凤楼帖》定武兰亭序
兰亭册(颍上本)
泰山刻石
明拓唐契苾明碑
唐王守琦墓志拓片
明拓明益王重刻小兰亭图卷
旧拓禹碑附段世宗书杨慎释文
明跋淳化帖后拓片三件
清郑成功行书轴
明陈献章肇庆城隍庙记墨拓
同州圣教序
明杨继盛隶书墨迹朱拓片
臧怀恪碑
明拓东汉史晨碑
0.13774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