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拓兰亭序,拓本刻有王晓印,称王晓本。后刻赵孟頫兰亭十六跋。经折装。拓本十七开半,兰亭二开半。墨纸半开纵30.2厘米,横13.7厘米。此本稍旧拓,尚有末三行,中间只裂痕。近拓则尾石失去。朱翼盦题签“旧本兰亭叙。定武传刻本。坿明潘云龙摹吴静心本兰亭竝赵跋。翼厂。”朱氏题跋感言:“宋南渡兰亭家刻一石化身千亿,欲于数百年后定为某本某本,其难固也。覃溪考订矜慎,犹不能无误,是以君子贵阙疑也,予谫陋无闻,顾尝从事于此。”文句耐人寻味。东晋永和九年(353年)春三月三日,王羲之、谢安、孙绰等41人,集会于会稽(今浙江绍兴)山阴兰亭,修祓禊之礼。王羲之书《兰亭序》,用蚕茧纸,使鼠须笔,凡28行324字,书法藻丽多姿,精美绝伦,历代为楷模。
赵孟頫(音fǔ)(1254—1322年),元代画家、书法家,字子昂,号松雪、水精宫道人,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宋宗室,14岁时以父荫补真州司户参军,入元出仕,曾任翰林侍读学士、荣禄大夫等职,卒赠魏国公,谥文敏。他对诗文音律无所不通,书画造诣极为精深,乃元代的画坛领袖。其绘画取材广泛,技法全面,山水、人物、花鸟无不擅长。他倡导复古,强调“书画同源”,主张师法自然。书法钟繇、二王、李邕、宋高宗赵构以及历代诸家,篆、隶、真、草各臻神妙。其绘画、书风和书学主张对当代及后世影响巨大而深远。
图书从卷轴装演变到册页形式的一种过渡性装帧。其特点是把长幅卷子一正一反折叠成长方形书本形式,前后粘以封面。佛家经典多用此式。隋、唐以后,佛教大盛,翻译了很多经卷。佛徒诵读时舒卷不便,乃改为折叠成册的形式。凡经折装的书本也称“折本”。因奏折也用这种形式,故后来又有“折子本”的叫法。
文章标签: 形式 兰亭 书画 绘画 书法 历代 书本 王羲之

猜你喜欢

明拓《停云馆帖》薛绍彭书兰亭序
清初拓东汉郑季宣碑
晖福寺碑
清拓《兰亭八柱帖》于敏中补戏鸿堂刻柳公权书兰亭诗阙笔册
嵩山开母庙石阙铭
清初拓东汉嵩山三阙
史游急就章
三希堂法帖零本四册
殷君夫人颜氏碑
清拓南朝刘怀民墓志
清拓翁方纲缩临兰亭
龙宫寺碑
双钩本 高句丽好大王碑之三
清拓东汉王稚子阙
敬胜斋法帖
谷朗碑
董美人墓志
双钩本 高句丽好大王碑之五
0.15134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