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庆宫”玺,清嘉庆,青玉质,蹲龙纽长方形玺,汉文篆书。面宽2.8厘米,长4.6厘米,通高7厘米,纽高3.2厘米。毓庆宫位于内廷东路奉先殿与斋宫之间,系清康熙十八年(1679)在明代奉慈殿基址上修建而成,乾隆五十九年(1794)和嘉庆六年(1801)分别添建、扩建,光绪年间曾加以修缮。毓庆宫是康熙年间特为皇太子允礽所建,后作为皇子居所。乾隆皇帝十二岁到十七岁间一直居于此宫。嘉庆皇帝五岁时曾与兄弟子侄等人居于此宫,后迁往撷芳殿,乾隆六十年(1795年)即位后又迁回毓庆宫。嘉庆帝亲政后,规定此宫不再让皇子居住,关于此,嘉庆帝在《毓庆宫记》中写道:“予之不令诸皇子居此宫者,亦敬法皇考,慎简元良,维持久远,非敢别有创造为几暇游观之地。敬申此义,书于宫庭,观斯记者,亦可知予承先垂后之深意矣。”但同治、光绪两朝,此宫均作为皇帝读书处,光绪皇帝曾在此居住。康熙十八年(1679年)为太子所建的太子宫,后为诸皇子读书之所。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永琰被乾隆帝立为皇太子后再度住进此宫。

广义即为宫廷。紫禁城范围内可统称内廷或大内。狭义讲即为宫廷后部帝后生活区。明制。建于天坛内西侧,东向,为皇帝致斋专用之宫。百官在各自衙署内致斋。斋戒中要求:“不饮酒,不食葱韭薤蒜,不问病,不吊丧,不听乐,不理刑名,不与妻妾同处。”清朝雍正年间宫内建有斋宫,祭天时,皇帝于大内斋宫致斋二日,坛内致斋一日。百官皆斋于公署。其制辞是:“凡陪祀致斋各官不理刑名,不宴会,不听音乐,不入内寝,不问疾吊丧,不饮酒茹荤,不祭神,不扫墓,有疾有服(守孝)者皆弗与,其有故违不到者,察治之。”理密亲王允礽(1674--1724年),小名保成,圣祖玄烨第六子,后序为第二子,孝诚仁皇后生。通满汉文字,娴熟骑射。康熙十四年(1675年)十二月,立为太子。三十五年(1696年),圣祖北征,奉命代行郊祀礼;各部院奏章听太子处理;重要之事,诸大臣议定,启奏太子。次年,圣祖行兵宁夏,仍命监国。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以“僇辱廷臣,专擅威权,鸠聚党羽,窥伺朕躬起居动作”等罪,废太子,幽禁;十月,使居咸安宫;十二月,释之。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复立太子。五十一年(1712年),以结党会饮,再次被废,禁锢咸安宫。世宗胤禛继位,雍正元年(1723年),诏于祁县郑家庄修缮房屋,驻扎兵丁,将移居之。次年,病死,年51岁。追封为理亲王,谥密。子弘皙、弘『0469』、弘晋,弘曣、弘晀、弘晥等12人。

文章标签: 太子 毓庆宫 皇帝 康熙 乾隆 皇子 修缮 圣祖 刑名 斋宫 内廷

猜你喜欢

田黄石浅浮雕“秋江待渡”章
青玉交龙纽“乾清宫宝”
乾隆帝“三希堂精鉴玺”组玺
碧玉交龙纽“戒得堂宝”
寿山石雕山水人物“万国咸宁”玺
青玉交龙纽“制诰之宝”
铜柱钮“大同府印”
玛瑙螭纽“菑畬经训”玺
青金石蹲龙纽“重华宫”玺
青田石“臣心如水”章
田黄石子母狮纽“乾隆御笔”玺
碧玉龙纽“武功十全之宝”
青田石“彰厥有常”章
寿山石卧兽纽“所宝惟贤”玺
白玉狮纽“宁寿宫续入石渠宝笈”玺
白玉螭纽“味余书室”玺
“为君难”雕螭长方石印
白玉交龙纽“太上皇帝之宝”
0.32351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