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绣丹凤朝阳图裱片,清,纵67厘米,横52厘米。图绣梧桐树下一凤凰立于高石之上引颈向日。画中旭日初升,梧桐垂荫,牡丹、玉兰、荷花、菊花、红蓼等百花齐放,凤凰、仙鹤、黄鹂、翠鸟、鸳鸯、喜鹊等百鸟争鸣。所绣物象灵动活泼,栩栩如生,一派富丽热烈的景象。此图意象出自《诗经·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喻稀世瑞祥之兆。画幅采用大红、紫红、金黄、驼黄、草绿、墨绿、湖蓝、深棕、葡灰和浅褐色等近20种色线,运用直针、咬针、编织针、勒针、扭针等多种针法绣制。构图饱满热烈,疏繁有致,色差强烈,光彩夺目,针法多变,丝理分明,呈现出典型的广绣艺术特色,是技艺精湛的广绣杰作。广州刺绣的简称,亦称粤绣,与苏绣、湘绣、蜀绣同被誉为清代四大名绣。广绣历史悠久,据载,唐代广绣绣字名手卢眉娘(广东南海人)是目前所知我国历史上绣字最早的民间艺人。她能在一尺绢上绣《法华经》7卷,字的大小如粟粒一般,上面品题章句,点划分明,没有缺漏。

广绣中创造性地使用了孔雀毛捻成的线缕,所绣物象金翠夺目。又以马尾毛缠绒作勒线,勾勒花纹轮廓,针脚匀齐。广绣品有屏风、画轴、便服、戏衣、荷包、扇套等。纹饰多为写生花鸟,常以龙、凤、孔雀、仙鹤、鹿、羊、狮子、麒麟、牡丹、松树等为题材。富有地方风格的“丹凤朝阳”、“孔雀开屏”、“三阳开泰”、“百鸟朝凤”、“狮子滚绣球”等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图案纹饰,极富装饰趣味。亦称“黄莺”、“黄鸟”、“鸧鹒”。鸟纲,黄鹂科。中国常见的为黑枕黄鹂,体长约25cm。雄鸟羽色金黄而有光泽,头部有通过眼周直达枕部的黑纹,翼和尾的中央黑色。雌鸟羽色黄中带绿。幼鸟头部无黑纹,腹部有黑色条纹,直至第三年才逐渐消失。栖树上,营建悬巢于高树枝端。鸣声婉转,常被饲作观赏鸟。主食林中有害昆虫。夏季分布于中国、日本,冬迁马来西亚、印度、斯里兰卡等地。

亦称“钓鱼郎”。鸟纲,翠鸟科。体长约15cm,头大,体小,咀强而直,额、枕和肩背等部羽毛以苍翠、暗绿色为主,耳羽棕黄,颊和喉白色,飞羽大部分黑褐色,胸下栗棕色,尾羽甚短。常栖息水边树枝或岩石上,伺机啄取鱼虾。为中国东、南部常见的留鸟。

广州刺绣针法之一,是用直线条绣物象的一种针法。其线条短密,边缘匀齐,用单一色。这种针法应用广泛,在苏绣中称齐针。广州刺绣针法之一,亦称扎针。是一种横而短的针法,用来勾勒飞禽胫部和爪部的线条。用直针或铺针按轮廓绣好,再用勒针加上一道一道的横纹,按物象的形状和阴阳而勒一半,若勒纹太长,可在中间加钉一针。广州刺绣针法之一,用短而斜行的针路表现细线条的一种针法。绣时绣线微拧,针与针之间紧贴,针脚尽量遮盖,使绣面匀密美观。“色像差”的简称,像差的一种。复合光(例如白光)经透镜折射后所成像的边缘呈现彩色弥漫的现象,是因透射材料的折射率随波长而改变造成的。色差分两种:(1)位置色差。又称“纵向色差”,其与物高无关,对不同波长的光线聚焦在不同的焦点。(2)横向色差。又称“放大色差”或“倍率色差”,其与物高一次方成正比,使不同波长光线的像高不同,在理想像平面上,像成为一小条光谱带。对于折射望远镜,利用不同玻璃材料制成的凹凸透镜组能够有效地消除色差。

文章标签: 物象 针法 色差 凤凰 广州 中国 波长 黄鹂 牡丹 狮子 树枝 孔雀 简称 仙鹤 材料 轮廓

猜你喜欢

玉堂富贵绢
雄鸡图轴
焦荫纳凉图
山水圖纸本
白海青
牡丹
月嫦娥扇面
观音
山水人物手卷(桃花源图)
山水册12开
桃园图
关夫子像赞拓本
山水十二开
上塞锦林图
山水书法册
阿弥陀佛
梅竹春音图
桃潭浴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