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缎织金团龙袷袍,清早期,身长108厘米,两袖通长135厘米,袖口宽12厘米,下摆宽92厘米,前后裾长37厘米,左右裾长17厘米。清宫旧藏。袍圆领,右衽,马蹄袖,裾四开。袍在五枚素缎地上以赤圆金线织团龙纹,领、襟边和袖端饰石青夔龙织金缎。袍内衬白色素纺绸里。襟缀铜镀金光素扣4枚。此为清初皇帝吉服。其捻赤圆金线匀细,龙纹提花清晰,以片金织龙鳍和流云,将金龙纹烘托得愈加光彩夺目,此为清初的服饰装饰特点之一。此袷袍织造工丽细致,面料柔软,穿着舒适。亦称库金,是清代宫廷御用品,因织成后要交清宫内务府存放于缎库而得名。纹饰多为金线织出的显花,但有时也使用银线。不论织金、织银,同属一类品种。织金有织金锦和织金缎之分。又称捻金线,是将金箔切成细丝后,以丝线为芯捻制而成,线身为圆形,故称圆金线。

一种身尾卷曲的龙形纹样。此纹饰仅见于西周早期的青铜器上,它存在的时间较短,是青铜器断代的重要依据。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种。明、清两代是陶瓷器以龙纹为装饰的全盛时期,主要采用釉上、釉下彩绘方法,亦有印花、刻划等工艺。龙的体态有较多变化,常见有云龙、戏珠龙、海水龙、螭龙、行龙、立龙、正面龙、侧面龙、夔龙等。夔,古代传说中一种奇异的动物,似龙,一足。《庄子·春秋》中记载:“夔谓蚿曰:‘吾以一足趻踔而行。’”夔纹即这种独脚龙的侧面图案。玉器上的夔纹,最早见于商、西周时期,多见于彝器上。夔纹在玉器上出现的时间很长,自商、周至今,一直在玉雕工艺纹饰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在战国和汉代尤为兴盛。玉器上的夔纹线条比青铜器上的柔和,阴刻线除单线外,也有双刻线。

以缎组织为基础组织,以金线为主体表现,大量用金的丝织品。

古建筑彩画贴金工艺做法。片金即成片的金,纹饰的外轮廓线沥粉,整个纹饰画面贴金。官名。明清江南织造官署的主官。掌理织作“上用”和“官用”绸缎布匹事务。明代由提督太监出任。清代选派内务府司官担任,称织造监督。驻江宁(今南京)、苏州、杭州等三处,每处一人。统属于内务府总管大臣,由缎库郎中具体负责考察评定。织造在驻地以钦差官身份出现,与地方最高长官平行;并且充当“圣上”的耳目,密报所在地方官声民情,往往由皇帝亲信出任。总成制作之工。

文章标签: 金线 工艺 内务府 纹饰 龙纹 夔纹

猜你喜欢

黄色纱绣四团金龙夹衮服
冬朝冠
黄缎妆花云龙纹女绵褂
砗磲顶皮吉服冠
点翠嵌珠后妃朝冠
明黄色绸绣绣球花棉马褂
明黄暗团龙里双喜皮马褂
石青二则团龙暗花缎夹朝袍
绿色缎海棠菊花纹狗衣
皇帝行服冠
黄色金龙妆花纱男朝袍
大红色绫缀葵花纹袷驾衣
月白大蕃莲织金缎
明黄色缎绣云龙貂镶海龙皮朝袍
石青缎貂皮行褂
石青缎银鼠皮行服褂
蓝色漳绒串珠云头靴
黄熏皮行裳
0.08495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