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色翔凤妆花缎女夹袍,清乾隆,身长144厘米,两袖通长174厘米,袖口宽16厘米,下摆宽124厘米,左右裾长79厘米。清宫旧藏。女袍圆领,大襟右衽,马蹄袖,裾左右开,袖、身相接处有接袖。衬里为月白色绸。女袍面在香色缎地上以妆花技法织五彩凤凰9只,凤凰分别口衔折枝牡丹、海棠、梅花,色彩艳丽,两翅伸展,舞动着飘带似的凤尾,婀娜多姿。下幅织江崖海水杂宝如意云。领、袖镶边以石青色绣团鹤团寿字缎为饰,针法细密平匀。这件妆花与刺绣工艺相结合的作品多用晕色并以片金线勾边,色彩鲜艳,工艺讲究,纹饰独特,为清代乾隆的妃嫔所穿的吉服袍。附黄条,上墨书:“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初二日收香色缎织凤夹袍一件”、“香色缎绣五彩凤夹蟒袍一件”。妆花是云锦中的一种,属于提花丝织品,有妆花缎、妆花绢、妆花罗、妆花纱等。其特点是织造工艺复杂,色彩多而变化丰富。织造方法系用各种颜色的绒管对花纹的各个局部做通经断纬的挖花妆彩,因而织物的背面有彩色拋绒(或称回梭绒)。因其彩纬多,故织料较厚重。服装开襟形式之一,衣襟开于衣服的右侧。中国古代织物颜色名。不同时期深浅略有不同,基本介于淡蓝与中蓝之间。

彩瓷品种之一。“五彩”意为多彩,且一般来说,其中必含红彩。在已高温烧成的白瓷或已绘局部图案的青花瓷上以红、绿、黄、紫、黑、蓝等彩描绘图案纹饰,再经彩炉低温烧成。再配以其它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按生产工艺之不同,通常人们将五彩分为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两大类。
五彩是在宋、元釉上加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明宣德时已有五彩,但明代釉上彩以红、绿、黄三色为多,嘉靖、万历时期的官窑釉上彩瓷,以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种彩相结合,称青花五彩。清康熙朝发明了釉上蓝彩、金彩和光亮如漆的黑彩,使釉上五彩成为彩瓷的主流。自雍正朝始,粉彩盛行,五彩只作为仿古瓷少量生产。五彩烧成温度略高于粉彩,不如粉彩般有柔软感,故又称“硬彩”或“古彩”。
花卉画的一种。画花卉不写全株,只画从树干上折下来的部分花枝,故名。有折枝梅、折枝莲、折枝牡丹、折枝果实等。落叶小乔木,叶子呈椭圆形,花白色或淡粉红色。果实亦称海棠,球形,味酸甜。古建筑彩画贴金工艺做法。片金即成片的金,纹饰的外轮廓线沥粉,整个纹饰画面贴金。吉服袍,包括龙袍和蟒袍,在皇帝生日、年节等喜庆日子穿用。龙袍惟皇帝可穿用,列十二章,绣金龙九条,间饰五彩云蝠,下摆饰八宝立水,款式为圆领右衽大襟,四开裾,马蹄袖口,窄袖加接袖。蟒袍为皇太子、皇子、亲王及亲王世子穿用,又称花衣,饰四爪蟒九条,依等级分别用杏黄、金黄、石青等色地。

文章标签: 工艺 彩瓷 蟒袍 折枝 乾隆 海棠 袖口 时期 色缎 色彩 织物 颜色 纹饰 圆领 局部 大襟 牡丹 果实

猜你喜欢

明黄色大洋花纹金宝地锦
砗磲顶皮吉服冠
绿地凤穿牡丹纹库金缎
石青龙凤勾莲暗花纱描金云龙单朝袍
金镶珠宝帽顶
蓝色漳绒串珠云头靴
黄熏皮行裳
貂皮嵌珠皇后冬朝冠
白地织金胡桃纹锦
明黄暗团龙里双喜皮马褂
栽绒黄地盘龙靠背毯
金黄团寿云龙纹织金缎棉袍
明黄色绸绣绣球花棉马褂
刺绣荷包
蓝色暗花缎拉锁绣荷花山水纹绵袜
点翠勾莲寿纹头面
草绿色绸绣牡丹团寿夹马褂
蓝色缎金线绣麒麟图挂屏
0.07335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