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伯夷颂诗帖》页,元,邓文原书,纸本,纵32.7厘米,横40.9厘米,行书。释文:先哲吾师表,斯文古鼎铭。义形扣马谏,书胜换鹅经。故事征皇祐,乡祠谒仲丁。登堂睹遗墨,山雨飒英灵。心田垂世远,手泽历年殊。谁购山阴序,真还合浦珠。身惟名不朽,书与道同符。诸老珍题在,犹堪立懦夫。蜀后学邓文原顿首。钤“邓文原印”、“巴西邓氏善之”印。鉴藏印有“褒贤”半印、“十陆世孙”半印、“贞元”半印及张珩、潘厚等印。此二诗题于宋范仲淹书《伯夷颂》卷之后。卷中另有戴表元诗并序称:“……大兴李侯戡,得此本于燕,及南来守吴,乃文正公乡里,即访公子孙以畀之。”又大德庚子二月廿一日龚璛题一诗,前称:“逸斋总管相公以所藏文正公书《伯夷颂》归于范氏。”后识:“书于义宅之西序”,下隔史孝祥二诗,即邓氏此二诗。邓诗中有“真还合浦珠”句,所言是《伯夷颂》归还范家的事,时间应在龚璛题诗之后,即元大德四年(1300年)后邓氏时年约40余岁。范仲淹书《伯夷颂》卷在明代《铁网珊瑚·书品卷二》和清代《大观录·书法卷三》中有著录,现已下落不明。著录时邓跋犹存于卷后,不知何时为人割出。邓跋书法矫健俊爽,洒然自得,经意而有规矩,具典型的元代书法风貌。邓文原的书法成就得到同时代书法家的赞誉,如虞集云:“大德、延祐之间称善书者,必归巴西(邓文原)、渔阳(鲜于枢)、吴兴(赵孟頫)。”邓文原(1258—1328年),字善之,绵州(今四川绵阳)人。曾官翰林修撰,预修《成宗实录》,江浙儒学提举、国子祭酒、经筵官等。擅正、行、草书,尤以章草著称于世,与赵孟頫、鲜于枢齐名。张珩(1915—1963年),字葱玉,别署希逸,祖籍浙江吴兴,1915年2月10日生于上海。青年时期即以书画鉴定闻名。1934、1946年两度被聘为故宫博物院鉴定委员。1950年被聘为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顾问,同年调文化部文物局工作。曾任文物局文物处副处长,兼文物出版社副总编辑。张珩在学术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尤其在书画鉴定方面造诣更深。他善于探索书画用笔的规律,并把实物与文献资料相结合,进行比较研究,客观地作出科学判断,成为著名的中国书画鉴定专家。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吴县(江苏苏州)人。举进士第。历仕真宗、仁宗两朝,官至参知政事,为朝廷所倚重。卒赠兵部尚书,谥“文正”。其文学成就卓著,有名篇《岳阳楼记》等。

龚璛(1266-1331年),字子敬,号谷阳生,江苏高邮人,后徙居平江(今江苏吴县)。少为徐琬辟幕下,后充和靖、学道两书院山长。以浙江儒学副提举致仕。与戴表元、仇远等人交善。工诗文,擅书法,有晋唐人法度。有《存悔斋集》一卷,补遗一卷。小传详见《苏州府志》。虞集(1272—1348年),字伯生,蜀郡人。为宋丞相虞允文五世孙。奎章阁侍书学士,参知政事护军,封仁寿郡公。参与纂修《经世大典》,博学多才,诗词文赋均负盛名。真行草篆皆有法度,古隶书被评为当代第一。《辍耕录》云:“文宗奎章阁作二玺:一曰天历之宝,一曰奎章阁宝,命集篆文。”朝廷典册、公卿大臣之碑版多出其手。卒谥文靖。

鲜于枢(1246—1301年),字伯几,号困学民、虎林隐吏、直寄道人、西溪翁,自署渔阳(今北京市)人。寓居扬州,后至杭州。曾任湖南司宪经历、行台掾、浙江帅府从事、三司史掾等职,后官至太常寺典簿,未到任便死去,终年56岁。鲜氏工于书法,尤善行草,取法唐人,在元代与赵孟頫齐名。

赵孟頫(音fǔ)(1254—1322年),元代画家、书法家,字子昂,号松雪、水精宫道人,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宋宗室,14岁时以父荫补真州司户参军,入元出仕,曾任翰林侍读学士、荣禄大夫等职,卒赠魏国公,谥文敏。他对诗文音律无所不通,书画造诣极为精深,乃元代的画坛领袖。其绘画取材广泛,技法全面,山水、人物、花鸟无不擅长。他倡导复古,强调“书画同源”,主张师法自然。书法钟繇、二王、李邕、宋高宗赵构以及历代诸家,篆、隶、真、草各臻神妙。其绘画、书风和书学主张对当代及后世影响巨大而深远。

文章标签: 书法 书画 伯夷 邓文原

猜你喜欢

临急就章全本章草
行书家书帖页
邓文原章草书急就章卷2
邓文原章草书急就章卷
邓文原行书近者帖页
邓文原行书家书帖页2
邓文原行书家书帖页
元 邓文原 临急就章全本章草
清乾隆三希堂法帖(二十五) 册 元邓文原草书尺牍
墨迹五种册
元 杨维祯 草书七绝诗轴
龚璛行楷书静春堂诗序卷
元 吴叡 隶书离骚 篆书千字文
仇远行书自书诗卷
王立中行书兰陵王词帖
与无隐元晦诗行书纸本
袁桷行书一菴首座诗帖页
陈绎曾楷书静春先生诗集后序卷
0.21792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