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春堂诗序》卷,元,龚璛书,纸本,纵31.2厘米,横151厘米,行楷书。

《静春堂诗序》卷释文

钤“谷阳书房”、“龚氏子敬”印。

此卷包括元人龚璛、陆文圭、杨载、汤弥昌、陈绎曾所书《静春堂诗集》序,虞集、郭麟孙跋,钱重鼎诗,卷末附黄溍撰《故静春先生袁君墓志铭》。《静春堂诗集》作者袁易生于南宋景定四年(1263年)。《静春堂诗集》为袁易次子袁仲长裒辑其父遗稿而成,并请其父的知交们题序。龚璛书《静春堂诗序》划以界格,用于碑刻,故书写端庄凝重,体态严整方阔,为刻意精心之作。年款“延祐庚申”为元延祐七年(1320年),龚璛时年55岁。龚璛(1266-1331年),字子敬,号谷阳生,江苏高邮人,后徙居平江(今江苏吴县)。少为徐琬辟幕下,后充和靖、学道两书院山长。以浙江儒学副提举致仕。与戴表元、仇远等人交善。工诗文,擅书法,有晋唐人法度。有《存悔斋集》一卷,补遗一卷。小传详见《苏州府志》。静春堂诗集序。予读今人诗,不知其为今人者,唯于吾通甫为然。通甫□十余年矣,意者亦古矣。□□今也。今斯人岂易得哉。世之为诗者,学古人欲其似,出己意欲其新,两端而已。然似者多蹈袭,新者常崖异,唯其似而非似,其新而非新也。得之浑然,又未知古人己意,孰先孰后也,始可言诗耳。壹者,士去科举之业,虑无不为诗,北语伤于壮,南音失之浮,□□大同,宜极于古。故今人□□诗,少所许可,仅取王半山,以其逼唐也。然半山讵肯及唐而止。三司与宋次道选诗,尽在目中矣。□于中夜禅悟集句,趁胡茄于□,不啻自其口出,一大家数,造诣迥别,殆未可以浅窥。若唐人近接六朝,凌鲍、谢,何必多远挹西汉,□苏、李,更不疑实致如此。使□□人悬拟风雅,不过跼蹐四言,如韦孟自陈,束晢补正,曾何系于删后重轻哉。声文以时寖异,感发□人则同,每下愈况固不可,心□而力不逮亦不可。予于通甫,既曰古之人岂必以半山枉,通甫譬诸登峰造极,循循来径,尚于此□□之也。古人所尝有者,皆有;今人所当无者,必无。灵杰百出,清婉明丽,抑所谓酷令人爱者,非耶?忆通甫与予交,上下古今,一返诸□情之正,予固望其鸣国家之盛,横经石洞,归而不复出静春堂,手校万卷,筑修亭遂志焉。属其仲子□□遗编,讬予序,死者如可作也。顾焉得如通甫者与之评。通甫名易,姓袁氏,吴郡人。延佑庚申日南至高邮龚璛序。杨载(1271—1323年),字仲弘,其先浦城(元属建宁路,福建)人,后徙居杭州。少孤,博涉群书。40不仕,以布衣召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延祐初又应诏试科举,遂中进士第,授承务郎,迁至宁国路总管府推官。工文章,诗以唐为宗,有《杨仲弘集》八卷行世。陈绎曾(生卒年不详),字伯敷,元代湖州(今属浙江)人。为人口吃,而文辞汪洋浩博,官至国子助教。著有《文说》、《文筌》、《翰林要诀》。虞集(1272—1348年),字伯生,蜀郡人。为宋丞相虞允文五世孙。奎章阁侍书学士,参知政事护军,封仁寿郡公。参与纂修《经世大典》,博学多才,诗词文赋均负盛名。真行草篆皆有法度,古隶书被评为当代第一。《辍耕录》云:“文宗奎章阁作二玺:一曰天历之宝,一曰奎章阁宝,命集篆文。”朝廷典册、公卿大臣之碑版多出其手。卒谥文靖。

文章标签: 静春堂

猜你喜欢

龚璛行书教授帖页
元明人词翰 卷 龚璛书五言古诗
吴镇草书心经卷
字原表目册
元 虞集 真书刘垓神道碑铭卷
元 杨维祯 草书七绝诗轴
邓文原行书家书帖页
邓文原行书题伯夷颂诗帖页
行书普说卷
鲜于枢行书秋兴诗册
赵麟行书衡唐帖页
元 华祖立 玄门十子图 吴炳 行楷写传 合卷
张雨行书题画诗帖页
袁桷行书一菴首座诗帖页
迺贤行楷书南城詠古诗帖
陈植行书怀存斋诗帖页
鲜于枢行书五绝诗页
隶书静学斋铭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