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机文赋》轴,清,永瑆书,纸本,楷书,纵116.5厘米,横50.5厘米。释文:伊兹事之可乐,固圣贤之所钦。课虚无以责有,叩寂莫而求音。函绵邈于尺素,吐滂沛乎寸心。言恢之而弥广,思按之而逾深。播芳蕤之馥馥,发青条之森森。粲风飞而猋竖,郁云起乎翰林。体有万殊,物无一量。纷纭挥霍,形难为状。辞程才以效伎,意司契而为匠。在有无而僶俛,当浅深而不让。虽离方而遯员,期穷形而尽相。故夫夸目者尚奢,惬心者贵当。言穷者无隘,论达者唯旷。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怆。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奏平彻以闲雅,说炜煌而谲诳。虽区分之在兹,亦禁邪而制放。要词达而理举,故无取乎冗长。其为物也多姿,其为体也屡迁。其会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贵妍。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虽逝止之无常,固崎锜而难便。苟达变而识次,犹开流以纳泉。如失机而后会,恒操末以续颠。谬元黄之秩序,故淟涊而不鲜。或仰逼于先条,或俯侵于后章。或辞害而理比,或言顺而意妨。离之则双美,合之则两伤。考殿最于锱铢,定去留于豪芒。苟铨衡之所裁,固应绳其必当。成亲王书。作品节录东晋陆机《文赋》。陆机(261—303年),字士衡,东晋著名文学家。善骈文,文思泉涌,辞藻宏丽,为一代之绝。著文章三百余篇,后人辑成《陆士衡集》,其中《文赋》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 成亲王永瑆自幼工书,颇受乾隆皇帝喜爱,常幸其府第。据《清史稿》记载,永瑆尝闻康熙中内监言其师少时及见董其昌以前三指握管悬腕作书,遂广其说,作拨镫法,推论书旨,深得古人用笔之意。在清中期,永瑆书名与刘墉、翁方纲、铁保并称。此作楷法谨严精熟,风度温雅纯和,神凝气闲,表现出永瑆书法的深厚功力。陆机(261—303年),字士衡,吴郡(今苏州)人。三国东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之子。吴亡后,与弟陆云入洛阳,参与司马氏政权。受成都王司马颖重用,为平原内史、后将军、河北大都督。讨司马乂,兵败,为司马颖所杀。陆机少有异才,文章冠世,以《文赋》最知名。善章草,为文名所掩。

永瑆(1752—1823年),字镜泉,号少庵、诒晋斋主人。清乾隆皇帝第十一子,封成亲王。工诗文。书法初师赵孟頫、欧阳询,后涉足前代诸家,深得古人用笔之意。精真、行二体,兼及篆、隶,名重当时,为“乾隆四家”之一。刻有《诒晋斋帖》。爵位名。其名始于南朝末期。隋代以皇帝的伯叔兄弟和皇子为亲王,唐代以皇帝的兄弟和皇子为亲王,宋明各代一般因袭不改。清代宗室封爵的第一级称为和硕亲王,主要用以封皇子,蒙古贵族亦有封亲王者。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敏。精于书画鉴赏,收藏很多名家作品,在书画理论方面论著颇多,其“南北宗”的画论对晚明以后的画坛影响深远。工书法,自谓于率易中得之,对后世书法影响很大。其书画创作讲求追摹古人,但并不泥古不化,在笔墨的运用上追求先熟后生的效果,拙中带秀,体现出文人创作中平淡天真的个性。加之他当时显赫的政治地位,其书画风格名重当世,并成为清代艺坛的主流。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画旨》等文集。刘墉(1720—1804年,又作1719—1805年),字崇如,号石庵,山东诸城人。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进士,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卒谥文安。《清史稿》有传。工书法,初学赵孟頫、后法魏晋,乃自成家。清张维屏《松轩随笔》评其书云:“貌丰骨劲,味厚神藏,不受古人牢笼,超然独出。”康有为认为刘墉书法“力厚思沈,筋摇脉聚,近世行草书作浑厚一路,未有能出石庵之范围者,吾故谓石庵集帖学之成也”。刘墉与翁方纲、成亲王永瑆、铁保并称“乾隆四大家”。

翁方纲(1733—1818年),字正三,号覃溪,晚号苏斋,顺天大兴(今属北京市)人。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博学,富藏书,工诗文,长于考证金石。书法初学颜真卿,继学欧阳询,旁涉汉隶,自成一格,与刘墉、成亲王永瑆、铁保并称“乾隆四家”。著有《两汉金石记》、《粤东金石略》等。铁保(1752—1824年),字冶亭,号梅庵,又号铁卿,满族正黄旗人。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进士。嘉庆年间官至两江总督、吏部尚书。多次因事遣戍,道光初年以三品卿衔致仕。擅诗,少时即与百龄、法式善称三才子。工书画,楷书宗法颜真卿,行草书宗法二王、怀素、孙过庭,时人谓其书与刘墉、翁方纲、成亲王永瑆并驾,为“乾隆四大家”之一。尝刻《惟清斋帖》为士林所重。著有《惟清斋全集》、《白山诗介》、《淮上题襟》等书。

文章标签: 乾隆 书法 刘墉 书画 亲王 古人 进士 陆机 文赋 翁方纲

猜你喜欢

永瑆菊石图扇页
永瑆楷书赵孟頫大士赞卷
清永瑆五言诗轴
陈子昂感遇诗卷
行书轴
微缩专辑
用草书写的诗
信件
清永瑆五言诗轴
弘历 泥金四得续论纸本
于敏中书补戏鸿堂刻柳公权兰亭诗阙笔卷
金刚经
欧阳永叔 隶书卷
宋武帝与臧焘敕
刘墉行书诗轴
刘墉行书临米帖轴
手札绢本
巴慰祖隶书诗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