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诗》轴,清,刘墉书,纸本,行书,纵102厘米,横58.5厘米。释文:野水参差落涨痕,踈林攲倒出霜根。扁舟一櫂向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老松烧尽结轻花,妙法来从北李家。翠色冷光何所似,墙东鬒发堕寒鸦。刘墉。刘墉学古不追求外表的形似而注重用笔之法。起笔喜用藏锋,转折处用偃笔作折锋,字形丰满圆润,内中骨力强劲,犹如棉里裹铁;用墨于润中见枯,拙中见巧;结体疏密有致,点划轻灵多变,气韵苍遒。清人张维屏在《松轩随笔》中指出刘墉的书法特征:“貌丰骨劲,味厚神藏,不受古人牢笼,超然独出”,可谓中的。康有为也高度评价刘墉的书法成就:“力厚思沈,筋摇脉聚。近世行草书作浑厚一路,未有能出石庵之范围者,吾故谓石庵集帖学之成也。”作为刘墉书法的代表作,这件作品体现了上述多种特征。所书内容取自苏轼二首诗“书李世南所画秋景二首”其一,见《全宋诗》卷十八;“谢宋汉杰惠李承晏墨”,见《全宋诗》卷二十三。刘墉(1720—1804年,又作1719—1805年),字崇如,号石庵,山东诸城人。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进士,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卒谥文安。《清史稿》有传。工书法,初学赵孟頫、后法魏晋,乃自成家。清张维屏《松轩随笔》评其书云:“貌丰骨劲,味厚神藏,不受古人牢笼,超然独出。”康有为认为刘墉书法“力厚思沈,筋摇脉聚,近世行草书作浑厚一路,未有能出石庵之范围者,吾故谓石庵集帖学之成也”。刘墉与翁方纲、成亲王永瑆、铁保并称“乾隆四大家”。

张维屏(1780—1859年),字子述,号南山,自号珠海老渔,因性爱松,又号松心子,广东番禺人。清道光壬午进士,少有才名,官黄梅、广济知县,改同知,权南康知府,以风雅饰吏治,以惠绩称。善诗工书。有《松心日录》、《松轩随笔》、《老渔闲话》等著作。康有为(1858—1927年),原名祖诒,字广夏,号长素,又号更生,南海(今海南)人。清光绪年进士,官工部主事。“戊戌变法”的主要人物之一。清末著名书论家,倡法北碑,书学包世臣、张裕钊,得力于《石门颂》,评者谓有“纵横奇宕之气”。其书不泥于古法,点划结字不求工整,处处皆有新意。著有《广艺舟双楫》一书。《清史稿》有传。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次子。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熙宁时任祠部员外郎,知密州、徐州、湖州。因对王安石所行新政有异见,上书神宗,遂被贬谪黄州。元祐间复起用,任翰林学士,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绍圣四年(1097年),党争又起,再谪惠州、儋州,最后北还,病殁常州,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作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风格独具。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影响很大。擅长行书、楷书,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家数。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能画竹,学文同,为湖州竹派之一。传说他画竹干从地直起至顶,并不分节绘写。尝在试院,兴到无墨,遂用朱笔写竹,后人竟效,称为“朱竹”。能作枯木、怪石、佛像,出笔奇古。论画力主“神似”,认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并提出“士夫画”(即文人画)之说。传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帖》、《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等。传世绘画有《古木怪石图》卷、《枯木竹石图》卷(与文同《墨竹图》卷合卷),现藏上海博物馆。著有《东坡七集》、《经进东坡文集事略》等。

文章标签: 刘墉 进士 书法 张维屏

猜你喜欢

节书远景楼记
刘墉行书论书轴
刘墉行书临米帖轴
刘墉行书送蔡明远叙轴
刘墉行楷书诗文卷
刘墉楷书七言诗册
铜鼓鸟纹水缸
圆方瓶
清 刘墉 行书七言联
缂丝乾隆御临苏轼帖轴
冯铨行书临兰亭序卷
郑燮行书诗轴3
何绍基行书题画梅轴
书法轴
咏落花七律十五章
杨沂孙篆书七言联
永瑆楷书赵孟頫大士赞卷
吴熙载篆书临完白山人书轴
0.11391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