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宥坐篇》轴,清,邓石如书,纸本,篆书,纵117厘米,横74厘米。释文: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问于守者:此谓何器?对曰:此盖宥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明君以为至诫,故常置之于坐侧。顾谓弟子曰:试注水焉。迺注之水,中则正,满则覆。夫子喟然叹曰:于戏!夫物有满而不覆者哉。子路进曰:敢问持满有道乎?子曰: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则所谓损之又损之道也。颐斋大人属书。邓琰。下钤“邓琰”、“石如”印二方。此作录《荀子·宥坐》篇。邓石如篆书有多种面貌,早期谨守古法,中年后突破传统玉箸篆风格,融入金石铭文的特点,并掺入隶书笔法,具有婉丽圆劲、洒脱自如的风貌。此作为邓石如早期篆书精品,深受秦《峄山碑》及唐李阳冰篆法影响,属传统玉箸篆范畴,笔画匀细圆熟,收笔处略出锋,结构谨严,风神清朗俊爽。邓石如(1743—1805年),初名琰,因避清仁宗讳,遂以字行,更字顽伯,号完白山人、笈游道人等,怀宁(今安徽安庆)人。清代乾、嘉时期著名碑学大师。少好刻石,弱冠谒江宁梅镠,梅家多藏金石善本,尽出与石如,使专摹习。客梅氏八年,学既成,又客于两江总督毕沅幕府。三年后辞归。工书法、篆刻。书工各体,以篆、隶为最精,颇得古法,兼融各家之长,形成独特风格。清李兆洛谓其书“真气弥满,楷则俱备,其手之所运,心之所追,绝去时俗,同符古初,津梁后生,一代宗仰。”对清代中、后期书坛有巨大影响。著有《完白山人篆刻偶存》等书行世,《清史稿》有传。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儒家之祖。初仕于鲁,为司寇,摄行相事,其后不用,遂周游四方。归鲁,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有弟子3000人,身通六艺者72人。玉箸篆:亦称玉筯篆,篆书的一种,始于秦代。其书写笔道圆润温厚,形如玉筯(筷子),故名。李阳冰(生卒年不详),字少温,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官至将作少监。工书法,尤精小篆。初师李斯《峄山碑》,后见仲尼《吴季札墓志》,喜而习之,遂开阖变化,如龙似虎,劲利豪爽,风行雨集,悉在胸中,自成一格。他对自己的篆书亦颇自负,尝言:“斯翁之后,直至小生,曹喜、蔡邕,不足言也。”时人谓之为仓颉之后身。早年作篆笔法清瘦,至大历年以后即晚年书作,笔法愈清淳劲利。雅好书石,颜真卿之碑多其篆额。他的篆书风格对唐代后期及宋、元、明、清历代书字有巨大影响。后人对李氏书法多所称颂,然亦有贬抑者,清末康有为即认为他的书法“益形怯薄,破坏古法极矣。”存世刻石作品有《李氏三坟记》、《书谦卦》、《般若台铭》等。也称“出风”,指皮毛服装领袖口镶饰的皮毛边。

文章标签: 篆书 邓石如 书法

猜你喜欢

少学琴书隶书
篆书 心经纸本
邓石如行草诗轴
邓石如楷书诗轴
邓石如楷书沧海日长联
邓石如篆书四箴四条屏
邓石如行书游五园诗轴
邓石如隶书新洲诗轴
清邓石如隶书七言联
郑燮行书诗轴2
奚冈行草书题五柳先生图句轴
桂馥隶书轴
宋武帝与臧焘敕
咏落花七律十五章
冯铨行书临兰亭序卷
致陈柱尊信札
何绍基隶书七言联
吴大澂篆书五律诗轴
0.16365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