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诗》轴,清乾隆,郑燮书,纸本,行书,纵180.1厘米,横41.5厘米。

此幅作品录《真州杂诗》及《姑恶》诗,个别字句与诗集略有出入。书法结体疏密相间,运笔秀劲潇洒,乃其晚年行书精品。

释文:“一江离思水潺潺,绿酒红亭怨小蛮。芳草不曾遮远道,浮云只是负青山。缫丝无力春船(点去)老,系臂何心彩缕闲。咫尺乡原千里阔,大刀头阙几时还?真州杂诗。蚕字误写船字。

小妇年十二,辞家事翁姑。未知伉俪情,以哥呼阿夫。翁令处闺阁,织作新流苏。姑令杂作苦,持刀入中厨。切肉不成块,磈礧登盘簠。作羹不成味,酸咸无别殊。析薪纤手破,执热十指枯。翁曰是幼小,教导当徐徐。姑曰幼不教,长大谁管拘?恃其桀傲性,将欺颓老躯。恃其骄纵资,吾儿将伏蒲。今日肆詈辱,明日鞭挞俱。五日无完衣,十日无完肤。低声向暗壁,啾唧微叹吁。姑曰是诅咒,执杖持刀鋘。汝肉尚可切,颇肥未为癯。汝头尚有发,薅尽为秋壶。与汝不同生,汝活吾命徂。鸠盘老形貌,努目真凶徒。阿翁略劝慰,便嗔昏老奴。阿夫略顾视,便嗔羞耻无。邻舍略顾问,便嗔何与渠?嗟哉贫家女,何不投江湖?江湖饱鱼鳖,免受此毒荼。嗟哉天听卑,岂不闻怨呼?人间为小妇,沉痛结冤诬。岂无父母来,掩泪饰欢娱。岂无兄弟问,忍痛称姑劬。疤痕掩破襟,秃发云病疏。一言及姑恶,生命无须臾。姑恶一首。乾隆二十二年(1757)三月雨中,板桥道人郑燮书于占月亭”。

钤“郑燮印”(白文方印),“丙辰进士”(朱文方印),“老而作画”(白文方印),“书带草”(白文方印),“克柔”(朱文长方印)。

鉴藏印:“程潼之印”(朱白文方印),“十发”(朱文长方印)。郑燮(1693—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今兴化市,旧属扬州府)人。清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曾官山东县令等职。为人耿直,不事权贵,能书擅画,工绘兰、竹、石等。其画取法于明徐渭、清石涛等的大写意,运笔秀劲潇洒,横涂竖抹而不失章法。书法创“六分半”体,又称“乱石铺街体”,以隶书体参入行、楷体而别有韵致。著有《板桥全集》。因其独具艺术创新的言行和长期流寓扬州卖画,被列为“扬州八怪”之一。古代的干支记日法,以十个天干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配十二个地支字(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组合成六十个词组,如: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用以记日。

朱文、白文同具印面的形式,有左右或交叉等几种排列形式,为东汉私印中所常见。

文章标签: 板桥 乾隆

猜你喜欢

郑板桥 七言绝句纸本
郑板桥 书法纸本
郑板桥 行书 纸本
郑板桥五言诗
郑燮墨兰图扇页
郑燮仿文同竹石图轴
郑燮墨笔竹石图轴2
郑燮竹兰石图轴
郑燮墨笔竹石图轴
何绍基楷书八言联
王弘撰草书录语轴
奚冈行草书题五柳先生图句轴
汪士鋐行书访颜鲁公八关碑近作轴
阮元隶书七言联
王文治行书题画诗轴
查继佐行书诗卷
何绍基行书题画梅轴
行书册
0.14993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