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此卷取《诗经·小雅》中《节南山》等十篇之大意描绘成图,每段前书《诗经》原文,依次为《节南山》、《正月》、《十月之交》、《雨无正》、《小旻》、《小宛》、《小弁》、《巧言》、《何人斯》、《巷伯》。书画均无款印,旧传宋高宗赵构书文,马和之作画 [1]  。

作品赏析

马和之是一位山水、人物、花鸟全能的画家,人物画的线条吸收了唐吴道子用笔飞动流畅的特点,下笔重而出笔轻,是典型的"兰叶描"法,线条组织松散,给人以清俊闲雅之感。

《诗经》作为儒家经典,一直备受封建统治者的推崇,此卷以图画形式使诗歌的内容形象化,藉此宣传儒家礼教 [1]  。

作者简介

马和之,生于北宋,生卒年代均未见记载,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主要活动于北宋末至南宋初期。南宋高宗绍兴年间(1131—1162年)中进士第,官至工部侍郎。工画山水、人物、佛像,风格独特,笔法飘逸高古,迥异于南宋院体画法,时人目为“小吴生”。在表现山水、人物时,他更多地融入了一些书法的笔趣,古朴自然,务去华藻。 马和之的画风与院画的总体面貌也有相当大的差距。马和之宗法北宋李公麟而有所变化,表现人物所用线条较为短促,运笔迅疾,兰叶描已变为后世所称之“蚂蝗描”。 [2] 

文章标签: 人物 山水 线条 马和

猜你喜欢

豳风图卷
鲁颂三篇图
唐风图卷
小雅鸿雁之什图
小雅南有嘉鱼篇书画卷
周颂清庙之什图
豳风图
后赤壁图赵构书赋
小雅鹿鸣之什图卷
西塞渔舍图
禽浴图
朝元图卷
维摩居士像
行书社甫
临韦偃牧放图卷
大德名帖东福寺匾额
雪景寒林图
朝阳图
0.12645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