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梅图》是宋代扬无咎创作的绢本水墨画,现为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此图以简练的笔法,画一枝偃仰姿纵的“野梅”和翠竹。作者用笔疾速,枝干着墨比较粗放,有些地方留有“飞白”,即不经意地在绢上造成的空白效果,非常巧妙地表现出树皮斑驳的质感;花朵用笔圆润细巧,花蕊娇嫩;竹叶下垂,只在叶子的下部用浓墨勾出一半轮廓。为了更好地衬托积雪的效果,画家用淡淡的墨色将绢地满涂,仅仅只留出积雪的部位,阴霾逼人的寒气便得到了很充分的渲染。 [1] 


画作内容


此图为长卷,描绘雪天绽廾的梅花:墨笔画一枝凌空偃仰恣纵的野梅,图巾仪截取梅花树的一部分,重写枝十,淡点梅花-枝干有取有舍,疏密得官,苍劲挺拔,穿插有致-夹杂着儿簇竹口十,雪竹从画幅的左上角向右下方斜伸、疏竹枝叶及梅枝花办』:半爪残雪,借天色烘出一片清光傲寒之气洋溢画外。 [2] 

本幅钤“草玄之裔”、“补之”“逃禅”朱文印三方。

本幅南宋曾觌题诗:

笔端造化出天巧,写出江南雪压枝。

谁道春归无觅处.横斜全似越溪时。

题记“扬补之得墨梅三昧,山谷道人叹日:‘如嫩寒清晓行孤山篱落间,但欠香耳。’则笔端春色之妙,此言尽矣。海野老农”。钤“子子孙孙其永宝用”朱文。

鉴藏印有:“崇信军节度使之印”朱文。吴廷二方,高士奇五方,清乾隆、嘉庆、宣统内府藏印十方。

引首有清乾隆御书“孤山香雪”行书4字,又在前隔水题诗一首。后隔水有清高士奇跋、印。

纸尾有元止止道人、顾德璋、唐幼明、李升,明吴勤、李澄之、吴宽跋,清高士奇十跋。诸家印鉴及吴延鉴藏印共三十九方。 [3] 

艺术鉴赏

扬无咎擅画梅、竹、松、石等,也能画人物,师李公麟。但他目前只有墨梅作品传世,“四梅花图”与“雪梅图”均藏故宫博物院。扬无咎为画梅,曾在庭院中植梅树,“大如数间屋,苍皮藓斑,繁花如簇”,他时时观察、写照,并得出“交枝而花繁累累,分梢而萼蕊疏疏”的理论。他画梅花,用细笔墨线圈出花瓣,更见梅花“疏影横斜”的风致。

据传宋徽宗看到他画的梅花,曾笑道扬无咎画的是乡村中的梅花,扬无咎便自署画梅为“奉敕村梅”。

除擅画外,扬无咎亦工书,学欧阳询,很有心得。工诗词,著有《逃禅词》。

此图全幅以淡墨烘小,浓墨写枝,细笔勾花,用以表现“万花敢向雪中廾’’的意境-全图川笔劲逸,画法与《四梅花卷》用笔稍有不同,布景舒朗清新-背景从上至下,从左到右,均以淡墨铺染,与枝干重下孑一侧的画法相结合,从而烘托出枝卜L的积雪,同时也映衬小朵朵梅花鲜明灿烂,一雪茫茫,花枝俏丽,呈现十无尽的叫:意.山于作者非常讲究人格修养及笔墨素养,所以,他画的梅花高标清韵,正是他高沾情操的写照:此卷墨色野梅,能作成疏影横斜之态,义间以竹口卜披拂,义皆宁以形状,不施一粉而雪景澹然。画面』二展示的不仪是梅花姿态,而是一种“嫩寒清晓,行孤山篱落间”的梅花境界。从此画可窥见作者对雪中梅花“高洁”品格的喜爱和作这幅画寸的内心情感。 [2] 

名家点评

全图用笔简逸,与《四梅花图》卷的用笔又有变化,布景舒朗清新,很富有杭州孤山篱落间那种“疏影横斜”,“暗香浮动”的诗意。梁济海 [4] 

历史传承

经《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十九、《中国绘画史图录》上册、《中国美术全集·绘画编》4、《宋扬无咎雪梅图》、《艺苑掇英》1979年第1期、《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晋唐两宋绘画·花鸟走兽卷》、《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绘画编》2等影印;《石渠宝笈·初编》、《式古堂书画汇考》卷十四、《江村销夏录》卷三、《江村书画目》、《故宫已陕书画目》、《国宝沉浮录》、《中国古代书画目录》第二册著录。 [2] 

作者简介

扬无咎(1097~1169年),字补之,号逃禅老人、清夷长者,清江(今属江西)人,寓居南昌。自称为东汉文学家扬雄之后,故其姓氏从“手”而不从“木”。南宋高宗时因不满秦桧专权,累征不起,一生没有做官,是一位藐视权贵的画家。他工诗词,擅书画。其书学欧阳询,画师华光仲仁。伸仁偶于月夜见窗间梅影,创为墨梅。扬无咎继承其法,所作梅花多取材于山间水滨、疏枝冷蕊、清寒野逸,一反院画之“宫梅”格调,故被戏称为“村梅”,开创了墨梅新派,对当时和后世均有较大影响。著有《逃禅词》一卷。 [3] 

文章标签: 梅花

猜你喜欢

层叠冰绡图
荷香清夏图卷
橘绿图
林和靖图
梅竹图
梅花图
山水图
石榴文鸟
长松山水图
莲鹡鸰图
溪山春晓图
砥柱铭
临韦偃牧放图卷
维摩演教图卷
教审帖
玲峰鹁鸽图
双喜图
梅渓瀑布图
0.13546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