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宾虹(1865年1月27日—1955年3月25日),初名懋质,后改名质,字朴存,号宾虹,别署予向。原籍安徽省徽州歙县,生于浙江省金华市。中国近现代国画家,擅画山水,山水画一代宗师。也是书法家,与白蕉、高二适、李志敏合称“20世纪文人书法四大家”。 [1-2] 

黄宾虹自少喜绘画、篆刻。6岁能临摹家藏沈廷瑞(樟崖)山水册。13岁应童子试,名列前茅。16岁在金华丽正书院肄业。21岁,补凛贡生,任两淮盐运使署录事。1907年去沪,参与吴昌硕主持的海上题襟馆活动,协助邓实、黄节、柳亚子等编辑《政艺通报》《国粹学报》《国粹丛书》,并与宣庐愚、郑午昌等组织宙合社、艺观学会、烂漫社、蜜蜂画社,在神州国光社、商务印书馆、有正书局等单位工作十三四年。1930年在上海任中国艺术专科学校校长。1937年举家迁至北平任教。1948年秋,应杭州国立西湖艺专之聘,南下任教。解放后任全国第二届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1955年九十寿辰时,获华东行政委员会颁发奖状,被称为“中国人民优秀的画家”;同年3月25日病逝于浙江杭州。 [2-3] 

黄宾虹精研传统与关注写生齐头并进,早年受“新安画派”影响,以干笔淡墨、疏淡清逸为特色,为“白宾虹”;80岁后以黑密厚重、黑里透亮为特色,为“黑宾虹”。他的技法,得力於李流芳、程邃,所作重视章法上的虚实、繁简、疏密的统一;用笔如作篆籀,洗练凝重,遒劲有力,行笔谨严处,有纵横奇峭之趣。所谓“黑、密、厚、重”画风,正是他

在中国近现代画坛上,黄宾虹是一位重要的画家。其黑、密、厚、重的画风、浑厚华滋的笔墨中,蕴涵着厚德载物的美学取向。几十年来,黄宾虹的绘画一直受到美术界的关注,并逐渐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影响着当今中国画坛。“黄宾虹的画为什么难以被人认同?因为他的绘画里文化的含量不多,审美感太苍凉,在广州日报格调艺术沙龙嘉德讲堂上,艺术评论家梅墨生讲述“黄宾虹画作的鉴与赏”时如此感叹。他的老师曾亲眼见到黄宾虹把自己的画从桌案上拿出来送给来访的人,却被来访的人拒绝,说“你的画黑乎乎的,我看不懂”,黄宾虹非常尴尬,只能把画收回去。黄宾虹的作品鉴定难也是影响其市场流通的主要原因。梅墨生通过研究发现,黄宾虹有相当数量的作品都没有落款,比如遵照他的遗嘱捐给浙江博物馆的作品中,大多都没有落款。对此梅墨生解释为,那是因为在黄宾虹的一生中都在对自己的艺术进行探索和实验。或许从另一个角度说,他没有把这些“试验品”作为展现自己艺术成就的“完成品”,而是“半成品”。不过,从黄宾虹77岁开始,他的每幅作品都有落款。而在他最晚年创作的实验性作品也同样没有年款,原因是他最后没能完成作品。“从他77岁到85岁,这七八年是黄宾虹艺术上真正的成熟时期,而他最好的作品是85岁到90岁之间。”梅墨生如此评价黄宾虹的作品。 [7] 

书法对黄宾虹来说,有着独特的实际意义,是其笔墨和画法的“源头活水”。黄宾虹对书法之于文人写意绘画的基础性强调和实践操作,几乎伴随其一生。黄宾虹积极主动地将书法原理运用于绘画,并取得如此高的现实效果。可以说,黄宾虹的绘画是建立在书法基础之上的楼阁,它的稳固和高度关乎书法。 [8] 

中国山水画三百年来,黄宾虹一人而已。三百年后,黄宾虹的地位会更高。(李可染 评) [9] 

人们只知道黄宾虹的山水绝妙,其实他的花卉更妙,妙在自自在在。(潘天寿 评) [9] 

我非常喜欢黄宾虹的作品。他的山水画非常厚重,有独到之处,用浓密的墨色表现自然的滋润和苍浑,笔墨的层次很丰富,代表了中国山水画的一个高峰。(靳尚谊 评) [10] 

黄宾虹生前的作品及艺术理念很难被大众真正接受和理解,但他并没因此放弃,或选择极力迎合大众。他曾说“五十年后会有人懂我”,从这句话多少看出一丝无奈,但也看到他的自信,他坚信自己的作品具有学术价值,也终将会被历史认可。(王进玉 评) [11] 



文章标签: 黄宾虹

猜你喜欢

致陈柱尊信札
无题
冷溪石门寺
怀古山水图
春日山水图
春风
松雪诗意图
浅濑平沙
溪山亭子(扇面)
古代景观册页(山水册页)
设色鸲鹆双栖图
观音
雨余柳色图.
自画像
山水圖纸本
隔水吟窗图轴
芦雁图
花鸟草虫八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