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云晓霭图》是由元代画家高克恭创作的纸本设色画,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1] 

图绘重山叠岭,主山连绵,四面峻厚。虽有范宽遗意,但其画法从董源、巨然、二米的矾头、披麻皴,米点皴迭加而成。 [1] 


画作内容


画中高山苍郁,云雾缭绕。山腰楼阁半露,飞瀑流泉,一泄而下。云雾低处,绿水长流,老树长青,一叶轻舟半隐半现,泊于岸边,岸上几间茅舍为浓荫遮蔽,拱桥掠水,水声潺潺。 [2] 

画中自题:“岁在庚子九月廿日为伯圭画春云晓霭图,房山道人。”下钤“高彦敬印”一方。裱边有蒋国榜、李健题记,钤“愚公”、“苏氏昌龄”、“朱氏泽民”、“柳氏叔雅”等藏印多方。 [1] 

创作背景

高克恭因他是色目人,按元朝统治者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的排列,社会地位较高,所以早年就进入仕途,最后做到刑部尚书和大名路总管的显赫职位,注重文化建设,闽此受排挤,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干,于是公务之余,从事绘画创作,以寄寓自己的情操:后来他常去江南任职,通览江南的秀丽山水,并与江南艺术家切磋画艺,从而更提高了他的技艺。此图就是他画江南山水的景象。 [1] 

此画作于元大德四年(1300),高氏时年53岁、为晚年佳构。 [1] 

艺术鉴赏

作者用笔劲利,山体丰润,树木有干无校,树叶以浓墨点画,圆润凝重,整幅图朦胧中透着清爽,画风别具一格。 [2] 

该图画云烟出没的春山风光,远处前后两列崇山,山势陡峭,巨山两侧呈半圆弧形,高耸入云。山顶多矾石,山态似蘑菇,山势雄伟,气象郁苍。山顶炯云缭绕,一片片迷茫。中景,山坳塔楼半露,白云缥缈,一片云海。以渲染法与勾云法相掺合,给人以极有空灵蕴藉之妙;近景即山下为成片丛树,枝干虬曲,枝叶茂密,均向左倾斜,形成浓郁树荫,在树荫的掩映下,有几间屋宇房舍,屋前为溪水潺潺,且架有一座板桥,小舟在溪水中游荡。树干用浓墨信笔写出,树叶用墨点草草而成。树叶、天空用墨色加花青渲染,烟云掩映其间。房屋的画法却工细严谨,无率意之笔。坡石的勾皴和无根树的点垛则粗重圆浑。综观此图,画风虽学董源、二米,但义有变化,有画家自身的特点,在此画中可窥见,即尤论从主峰到缭绕的白云,从远景至近景,采用了点、染、勾、皴等手法,一气呵成。 [1] 

历史传承

该图著录于《大观录》、《江村销夏录》,曾经近代蒋国榜、李健收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3] 

作者简介

高克恭(1248—1310),元代画家。字彦敬,祖籍西域(新疆维吾尔族),居大都(今北京)房山,故号房山,晚年寓钱塘(今浙江杭州)。官至刑部尚书和大名路总管,曾多次到江南任职,遍历南国风光,工画山水,擅写林峦烟雨之景。初学米芾、米有仁,晚年上溯董源、巨然,兼学王庭筠、万庆父子。笔墨苍润、气韵闲逸,元以前画山水多用湿笔,至元始用干笔,赵孟頫极推重之。传世作品有至大二年(1309)作《云横秀岭图》轴。《墨竹坡石图》轴、《春山晴雨图》轴等。 [4] 

文章标签: 山水 董源 画家

猜你喜欢

夏山過雨圖
墨竹坡石图
高克恭墨竹坡石图轴
云山图
元 高克恭 春山欲雨图轴
景观
高克恭墨竹坡石轴
元 高克恭 墨竹坡石图
朝圣
人马图
扶醉图
夏日山居图
幽谷先春圖
武夷放棹图
芦滩钓艇图
九歌书画
山水图
竹枝圖
0.07639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