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竹锦鸡图》是元代画家王渊创作的一幅纸本墨笔花鸟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桃竹锦鸡图》绘临水坡石,竹桃相生,两只锦鸡栖止石上。画面笔墨活脱,趋向写意,具有元朝花鸟画的新风格。以笔为骨,以墨为肉,笔墨相生,互为表里,更多地运用了渲染斡刷等笔法和浓淡干湿的墨法,在宋画的基础上又前进了一步。 [1] 


画作内容

《桃竹锦鸡图》中湖边栖息着两只锦鸡,雄锦鸡在山石上梳理羽毛,雌锦鸡则藏于石间。石旁桃花盛开,碧竹相映,有山雀昂首翘尾栖于桃枝上,一派春意盎然之景色。

《桃竹锦鸡图》画幅左下角有作者自题:“至正己丑,王若水为惠明作山桃锦雉图。”钤有朱文“澹轩”、白文“王若水”二印。 [2] 

创作背景

锦鸡一名雉,西汉初年,为避汉高祖刘邦之后吕雉名讳,遂称雉为“锦鸡”。锦鸡形状和习性与鸡相类,古人认为鸡有文、武、仁、勇、信五德,往往拿鸡来比拟有德性的仁人君子,又因锦鸡生有斑烂的羽毛和漂亮的长尾,因此,常常取之入画。锦鸡就成了中国花鸟画的传统题材之一,如宋徽宗赵佶的《芙蓉锦鸡图》、王渊的《桃竹锦鸡图》等。 [3]  《桃竹锦鸡图》作于至正九年(1349)。 [4] 

艺术鉴赏

形象

《桃竹锦鸡图》是王渊纯用水墨表现的一幅花鸟画,是他绘画风格成熟以后的作品。作品采用传统的右开式近景构图,描绘的主角是一对有着漂亮羽毛的锦雉。因为雄性禽鸟体格硕大,羽毛丰美,所以王渊将雄鸟作为画中的主体,雌鸟作它的陪衬和呼应。锦雉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在它漂亮的长尾上,长长的尾巴使它的身形舒展而修长。中国古人认为鸡有文、武、仁、勇、信五德,常常将它比拟为仁人君子,王渊以它入画,也是当时的画家喜欢在植物、动物身上寄托自身理想的习惯的体现。作为配景,作者选用了桃花与墨竹,小鸟停于竹枝,令全景呈内敛的趋势。 [5] 

技法

《桃竹锦鸡图》中锦鸡的羽毛勾染点描并用,湖石连勾带皴,再以淡墨渍染,而桃花、桃叶却用没骨法。全图笔法工致、文雅,气韵苍古。此图将工整双勾的线条和细腻的水墨渲染合为一体,形成兼工带写的绘画技巧,以墨代色,反映了文人画重墨轻色的审美观。画家以水墨皴擦、晕染、粗细笔并用,行笔稳健而不乏洒脱,水墨层次变化丰富,颇有透明感,全图不着一色已俱见典雅端正,画意蕴藉清润、幽静深秀,具有元朝花鸟画的新风格:以笔为骨,以墨为肉,笔墨相生,互为表里,更多地运用了渲染、干刷等笔法和浓淡、干湿的墨法,这无疑是在宋画的基础上又发展了一步。 [2] 

作品评价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员郎绍君: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也是一幅高级的古代“素描”,把对象的形、质、量、远近空间都刻画无遗。但它好在并不象现代的素描,因为它有着传统绘画的笔墨韵味,有干、湿、浓、淡的笔法墨法所造成的儒雅秀润的格调。 [6] 

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杨臣彬:此图采用传统的右开式近景构图,章法严谨,开合有度,重点突出。意境深远,笔法沉稳凝炼,而又疏秀隽逸。虽全以水墨画成,但浓淡干湿变化极为丰富,阴阳向背,远近层次分明,格调也极为清雅,达到了“无彩似有彩”、“墨写桃花似艳妆”的艺术效果。 [3] 

作者简介

王渊(公元13世纪—14世纪中叶),元代画家。字若水,号澹轩,一号虎林逸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工于花鸟、人物、山水。天历年间曾与唐棣在南京龙翔寺曾画过壁画,尤精于花鸟,堪称元代花鸟画巨擘

文章标签: 锦鸡 花鸟画 桃花 水墨 笔法

猜你喜欢

莲鹡鸰图
花竹锦鸡图
杂花图卷
王渊桃竹锦鸡图轴
元 王渊 竹石集禽图轴
兔子
百花
唐絵手鑑筆耕園_蜻蜒図
花鸟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
早春图
梅渓瀑布图
秋江瞑泊图
上博画集选
致杜君长官尺牍(离都帖)
秋山行旅图
双雀图
白莲社图
0.12452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