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衣罗汉图》是元代书画家赵孟頫创作的一幅纸本设色人物画,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1-2] 

《红衣罗汉图》重彩画一红衣僧人,头上有光环,坐于大树下,满头深褐色短发,络腮胡须浓密,鼻子隆起,耳佩金环,目光深邃,皮肤黝黑,寿眉朱唇,座下铺朱红毛毡,身傍置一双红色僧鞋,面带微笑,表情静穆而慈祥,左手伸出,手心向上。 [3] 

《红衣罗汉图》是借悼念去逝的萨迦派帝师胆巴之名, 隐喻正在萨迦大寺做总持的故宋恭帝(瀛国公),以寄托画家内心的哀婉情思。 [1] 

《红衣罗汉图》,全画无论人物、衣饰、树石,均用勾勒法,其风格并非写实,而系仿古手法。 [4] 


画作内容


细节

《红衣罗汉图》绘一红色袈裟的僧人,盘膝端坐在嘉树下的坡石上。此僧浓眉深眼,大鼻隆突,胡须络腮,肤色黝黑,一看就不像是汉人。其目光深邃,面容慈祥,左手向前平伸,掌心向上,右手抱入红衣之内,身后藤蔓缠绕着菩提树。似在说法布道,而头后有光环,则显示此僧已经得道修成,是一个了脱生死的罗汉了。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僧人,而是一个来自印度的罗汉。 [5] 

题跋

赵孟頫

大德八年,暮春之初。吴兴赵孟頫子昂画。 [4] 

余尝见卢楞伽罗汉像,最得西域人情态,故优入圣域。盖唐时京师多有西域人,耳目所接,语言相通故也,至五代王齐翰辈,虽善画,要与汉僧何异?余仕京师久,颇尝与天竺僧游,故于罗汉像自谓有得,此卷余十七年前所作,粗有古意,未知观者以为如何也。庚申岁(1320年)四月一日,孟頫书。 [6] 

董其昌

赵文敏与中峰禅师为法喜禅悦之游,曾画历代相师像,藏于吾郡北禅寺。然皆梵汉相杂,都不设色。不若此图之犹佳。观其自题,知为得意笔也。董其昌观。 [4] 

陈继儒

曾见罗汉卷数卷,如楞严变相,则楞伽最古,松雪发脉于此,非梵隆辈所梦见也。陈继儒题。 [4] 

创作背景

赵孟頫在元初画坛中,无论在画艺上或理想上,都居于领导地位。他提倡古意之说。主要是以为南宋晚年,画风过于浮薄,于是提倡古意,从古画中吸取古人写真实人物牛马山水精神,而再创出新的作风。人物画到了宋代,其重要地位已为山水画代替。但到了元初,赵孟頫,钱选等仍希望从魏晋以来的古画中,吸取其传统的精神,而开创新的道路。《红衣罗汉图》就代表了赵孟頫及元初复古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4] 

赵孟頫长时期提学江南,南宋的故国山河实在太容易使他这样的宗室后裔触景生情,浮想连翩,远在西南做萨迦寺总持的灜国公,也使他同样难以忘怀。转辗传来的萨迦方面的消息,不管是直接的或间接的与少帝有关,都会在赵孟頫的心头激起波澜,当他闻知曾与瀛国公有来往的胆巴喇嘛过世时,就情不自禁地挥动起画笔,以唐人的古意为准范,借西域僧的形象,一吐心中的情愫。 [1] 

艺术鉴赏

主题


红衣袈裟是萨迦派喇嘛的象征,背景中小青绿的树石,将此鲜红的记号衬托得更为夺目。尤其是赵孟頫对喇嘛手印的处理,似乎亦有寓意。左手掌平直伸出,大拇指贴掌微翘,罗汉的手印,此“吉尼印”,取外道邪法之意,修其法者得自在之通力。赵孟頫的方外好友释大诉好象通晓此义,故以“岩石宁须着幼奥,陵烟不必求诸将”的典故隐喻之。这是一种对大唐盛世的追慕来补偿眼前赵宋皇帝无可奈何的境遇,对赵孟頫和释大诉来说,瀛国公无疑是《红衣罗汉图》名实关系中最终亮相的主角了。 [1] 

形象

《红衣罗汉图》中,僧盘腿而坐,全身披红衣,仅胸部稍露,胸毛甚多。此外其左手伸出,掌向上。以印度之手势而言,当为施恩之意。僧头部之背后,有光环,表示此僧已成罗汉。僧座石上,眥后亦有大石数堆,并有一大树,枝开两旁,一部分树叶垂下;全画中,罗汉之衣及坐下之兽皮与脚下之皮履,均为红色;地下及石块,均用青绿,树干则用褐色。全画无论人物衣饰、树石,均用勾勒法,其风格井非写实,全系仿古。 [4] 

画法


《红衣罗汉图》与前代的一些作品相比,也具有明显变化:人物采用工笔画法,衣纹用遒劲圆畅的中锋作铁线勾描,洋红底上晕染朱砂,色彩效果鲜艳而厚重。背景采用小青绿山水的画法,地面和石头以较细而灵活的线条勾出轮廓,每以干笔侧锋作粗略的麻点皴,在浅草绿底色上薄薄地晕染一层石绿,地面凹陷处,轻扫几笔淡赭色,而在僧人背后,则画了一棵根深叶茂、古藤缠绕的大树。树和藤的画法染色,又与坡石不同,更显得古拙而苍秀。树根、石缝以及石头与地面相接处,均以墨绿色剔画小草十数丛,穿插其间,笔笔见力,起到一种统一协调的作用。僧人前边,又画小花两株,亦用双勾法,花着洋红,茎叶染石绿,看上去画法似不甚经意。 [3] 

研究价值

《红衣罗汉图》把人物画与山水画的技法结合起来,在色彩运用和线条的变化等方面进行大胆的尝试,充分发挥出了自己的特长,为研究者研究元代的重彩人物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7] 

历史传承

《红衣罗汉图》曾经《清河书画舫》、《式古常书面汇考》以及《秘殿珠林》著录。 [4] 

《红衣罗汉图》长期藏于清内府,后被溥仪盗出宫外。日本战败,溥仪仓皇出逃途中丢弃于山路。后被解放军于吉林通化的大栗子沟中发现,1951年移交给东北博物馆, [8]  即现在辽宁省博物馆。 [1] 

重要展览

2017年9月6日至12月5日,《红衣罗汉图》亮相于故宫博物院武英殿书画馆举办的“赵孟頫书画特展”。 [9] 

作者简介

赵孟頫(1254—1322)是元代画家、书法家,字子昂,号松雪、水精宫道人,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宋宗室。入元出仕,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作为元代的艺坛领袖,素有博学多闻、操履纯正、文词高古、书画绝伦、旁通佛老之誉。对于书画,赵氏用力最勤、最深,就绘画创作的表现形式明确提出“书画本同”、“以书入画”的艺术观点,针对南宋笔法大坏的颓势书风以“托古改制”的方式加以扭转,其倡导的艺术主张对中国艺术史的贡献尤为卓著。与之相呼应,赵孟頫书法楷、草、行、隶、篆诸体兼擅,绘画山水、人物、花鸟、鞍马、竹石皆精,是中国艺术发展史上无可争议的艺苑大师。赵孟頫不仅与其身边的诸多文艺家共同开创了元代书画的时代新风,更对后世艺苑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官至翰林学士承旨。死后追封魏国公,谥文敏。绘画代表作有《秀石疏林图》、《红衣罗汉图》等,著作有《松雪斋集》等。 [9-10] 

文章标签: 赵孟頫 罗汉 红衣 僧人

猜你喜欢

水仙图
墨兰图卷
岁寒三友图
鹊华秋色
蜀道难
饮马图卷
竹石幽兰图
双松平远图
水村图卷
人物御龙帛画
金银铜器
越王鸟虫书石矛
覆盖的大锅(ting)
人物龙凤帛画
0.22031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