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戴熙山水图册》是清代画家戴熙于道光年间创作的一幅中国画。该作品由台北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博物院及民间收藏。

作品介绍

戴熙山水木石,所作笔调清雅,墨色腴润,颇得江浙山川韵致。虽然也是从王翚一路入手,却能别出心裁。加上清末考据与金石学的兴盛,戴熙也融入了倡导碑学的潮流,在绘画中吸取了书法篆刻的长处,以金石入画,形成了一种极其微妙的、富有创造性的绘画风格。他的山水画用笔扎实,笔笔有入木三分之感,山岚河川也由于厚重的墨笔而罩上了老成的色调,形成了画面空旷的意境。 [1] 

作品赏析

戴熙的山水画属“虞山”一派,因受奚冈的影响,所以他的画风也接近于“娄东”派,他的山水多用擦笔,山石以干墨作皴,然后以湿笔渲染,颇得物象的形象和神髓,世人谓之"蝉翼皴"。诗书画并臻绝诣,与汤贻汾齐名,曾入值南斋,屡邀宸赏。山水师法王翚,不袭其貌而纯雅过之,木石小品,停匀妥贴,亦工花草人物,偶作印亦有古趣。他晚年所画的《山水长卷》笔致醇朴。有《习苦斋集》、《习苦斋花絮》等。 [1] 

作者简介

戴熙(1801—1860年),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字醇士(一作莼溪),号榆庵、松屏,别号鹿牀居士(一作樚牀)、井东居士。道光十一年进士,十二年翰林,官至兵部侍郎,后引疾归,曾在崇文书院任主讲。咸丰十年太平天国克杭州时死于兵乱。谥号文节。工诗书,善绘事。山水早年师法王翚,进而摹拟宋元诸大家,对于王蒙、吴镇两家笔意更有所得。晚年观摩巨然真迹,在用墨方面有深切的领会。道光时宫廷书画多出于其手。又能画花、人物,以及梅竹石,笔墨皆隽妙。秦祖永的评论是:“临古之作形神兼备,微嫌落墨稍板,无灵警浑脱之致,盖限于资也。所写竹石小品停匀妥帖,尚为蹊径所缚,未能另立门庭也。” 四王以后的山水画大家,被誉为“四王后劲”,与清代画家杨贻汾齐名。著《习苦斋画絮》,于画理多有论述。题画偶录行世。故宫博物院绘画馆曾展出其《秋山清爽图》。 [1] 


猜你喜欢

石梁雨来亭图卷
松竹图
松下鸣琴图卷
古树及行书诗成扇
卧楂图卷
戴熙、刘彦冲合作虎阜图二段卷
戴熙忆松图卷
清 戴熙 石梁雨来亭图卷
戴熙 山水图
富贵清高图
高枝好鸟图
双猫窥鱼图
溪亭独眺图
月嫦娥扇面
四时山水图册
江山无尽图卷
古代景观册页(山水册页)
山水册页
0.10640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