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石图》是元代李衎创作的绢本设色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画郊外土坡,有奇石拱立。石体以墨笔皴擦,富有体积感。边上数杆修竹拔地而起。竹的枝节分明,显得韧劲十足。竹叶纷披,以双钩描写,再添以汁绿,生机勃勃。 [1] 

艺术鉴赏

此图有延佑七年(1320)的题款,是李衍的晚年作品。此图可以代表元代画竹所达到的高度水平。以浓淡相间,墨色渲染,采用大写意的浓墨法。坡石后隐露数株修竹,秀雅润挺的青竹摇曳婆娑,有的向左右弯斜。绘竹用双勾笔法,笔法严谨,设色淡雅。翠竹枝叶疏落得当,阴阳向背等细节都刻画得十分准确。笔笔精心刻画。竹竿以染色轻重分远近,叶子均以双勾画出,即用线条描绘竹叶轮廓,再用汁绿染出,叶尖微染赭黄。勾线圆劲精整,造型准确,染色匀净、秀润,极富竹之风韵。画法工整,层次分明:坡石用粗笔水墨皴染,或墨色浓厚,或淡晕晕染,一工一写,相互呼应,独具匠心,与翠竹形成丰富变化:又山坡间稀疏地长着一些小草,更使画面充满生机。这幅画作者以写实的手法画出,十分完美。此画构图平中求奇,繁而不乱,富有自然之趣,表现了竹石的真实存在,而不加入个人情感色彩。所以整幅画面给人以静谧幽雅的美感,透露着自然和阶之美和勃勃生机。此图未署款,钤李氏二印,已残损,是李衍双勾设色画竹的优秀之作:图上诗塘有明人李东阳题记。 [2] 

作者简介

李衎(1244—1320年),字仲宾,号息斋道人,元大都(今北京)人,仕至集贤殿学士。他平生擅长画竹,继承了金文同、王庭筠等画竹名家的成就,又曾深入江南竹乡深入观察,还出使过交趾(今越南),到各处观察竹子的生长情况和特点,深得竹之“理”,是一位既有深厚传统绘画功力,又师法自然的画家。他的画风严谨,传世作品有双勾着色的《双勾竹图》、《沐雨图》等,并著有《息斋竹谱》7卷,对竹的结构品类、生长规律及画法详加剖析,既重写意又重法度。 [3] 


    元李衎竹石图对轴
  • 作者: 李侃
  • 年代:
  • 种类: 国画
  • 规格: 图像(每个)74 3/4 x 21 3/4英寸(189.9 x 55.2 cm)整体安装(每个)106 3/16 x 22 3/8英寸(269.7 x 56.8 cm)整体带旋钮(每个) 106 3/
  • 材质: 对挂丝绸墨水和丝绸上的颜色
  • 博物馆: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 标签: 竹石
  • 百科: 竹石图
  • 收藏 灵感 相似

猜你喜欢

墨竹(墨楚)Ink Bamboo (Mo-chu)
竹子和麻雀
竹子
河岸秋竹(竹溪秋晚图)
老人星赋
高士观眺图
云山图卷
秋林渔隐图
墨梅图
幽谷先春圖
疏松幽岫图
人马图
水仙图残卷
渔父图
九歌书画
寒林图
武夷放棹图
中山图
0.07751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