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窑天青釉三足樽承盘,宋,高4厘米,口径18.5厘米,足距16.9厘米。承盘圆口,浅腹,平底,下承以三足。里外施天青色釉,釉面开细碎纹片。外底满釉,有5个细小支烧钉痕。乾隆皇帝曾为其题诗一首,由宫廷玉作匠师以楷书镌刻于器物外底。诗曰:紫土陶成铁足三,寓言得一此中函。易辞本契退藏理,宋诏胡夸切事谈。后署“乾隆戊戌夏御题”。此器造型规整,釉呈淡天青色,柔和温润。它应与三足樽配套使用,用以承放三足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宋时属汝州,故名。汝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宋人叶寘在《坦斋笔衡》中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州为魁。”可见汝窑是继定窑之后为宫廷烧制贡瓷的窑场。其器物多仿青铜器及玉器造型,主要有出戟尊、玉壶春瓶、胆式瓶、樽、洗。胎体细洁如香灰色,多为裹足支烧,器物底部留有细小的支钉痕迹。釉色主要有天青、天蓝、淡粉、粉青、月白等,釉层薄而莹润,釉泡大而稀疏,有“寥若晨星”之称。釉面有细小的纹片,称为“蟹爪纹”。汝窑烧宫廷用瓷的时间仅20年左右,约在北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到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故传世品极少,被人们视为稀世之珍。

瓷器釉色名。一种含铁量在1%—3%左右,经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呈现青绿色泽的釉,是中国最早的颜色釉。商周时期原始瓷器的青黄釉色是青釉的初级阶段。汉代已烧制出釉色纯正的青釉瓷器。至唐代日臻完美,被誉为“千峰翠色”。宋代的粉青、梅子青如同青玉,色泽与质感之美达到顶峰。明清之际,永乐朝的翠青、冬青(即东青),雍正朝的粉青、豆青等均色调匀净,苍翠欲滴,烧制水平已臻于炉火纯青的境界,出现了很多名贵品种。

文章标签: 瓷器 器物 宫廷 釉色 汝窑 汝州 造型 烧制 青釉 粉青 色泽

猜你喜欢

磁州窑白地黑花八方枕
官窑青釉盏托
钧窑月白釉出戟尊
官窑青釉蒜头瓶
哥窑葵花洗
磁州窑白釉绿彩狗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注壶、注碗
黄釉黑彩竹纹瓶
定窑酱釉盖碗
磁州窑白釉黑彩狗
西村窑青白釉凤头壶
钧窑天蓝釉三足筒式炉
钧窑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 
耀州窑印花碗
龙泉窑青釉琮式瓶
磁州窑白地黑花花卉纹梅瓶
白釉珍珠地划花折枝牡丹纹枕
耀州窑青釉刻花莲花纹双耳瓶
0.09759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