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原牧马图》是清代画家郎世宁创作的绢本设色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画又称《八骏图》,画面上八匹骏马散放于郊外旷野之中,或卧,或立,或吃草,或嬉戏,自在悠闲,放牧者在树下休憩观望。放牧题材的画作不是对单匹马的写生,而是综合、融汇了各种马匹的形象,所以在创作过程中画家更能充分地发挥想象力,使马匹显得活泼自然、生动有趣。 [1] 

中文名郊原牧马图材    质绢本规    格纵51.2cm,横166cm作    者郎世宁创作年代清代现收藏地中国北京故宫博物院画作类型设色画幅    式长卷

画作内容

《郊原牧马图》

《郊原牧马图》

展开画卷由右向左,画面的起首,画有一位牧者,也是一位武士,他侧身伫立,身着马袍,脚穿皮靴,腰间佩带短刀,他神情专一,十分留神地看管好眼前八匹骏马;八匹骏马大体分为二组,即五匹、二匹、一匹,姿态各异,肥瘦不同,其中只有一匹马较清瘦,其他七匹骏马丰满多姿,各具情态;有的两两相嘴,扭打嬉戏,有的在搔痒,有的低首食草,有的静立,有的聚精会神注视前方。 [2] 

创作背景

骏马是郎世宁作品中常见的绘制对象。自古以来,马是社会贤良的象征,封建帝王命宫廷画家以马为题材进行创作寓意着尊重社会栋梁、求贤若渴的殷切希望。图写八骏亦有为君主歌功颂德、彰显威仪之含义。 [1]  图中背景的树木、山石、花草全用明暗变化来表现形态,由此判断该画应是郎氏在雍正年间所创作,因为到了乾隆时期,在郎世宁的绘画中往往自己仅画出人物、鞍马,背景则由中国画家补绘。 [1] 

艺术鉴赏

风格

画家借助了西方追求如实表现物象体积感和立体感的绘画技巧,将马的各种姿态刻画得活灵活现,甚至连毛发的光泽也清晰地呈现在观者眼前,令人有呼之欲出之感。这是中国艺术史中以郎世宁为首的“海西画派”所独有的艺术风格。 [1] 

形象

画家精于动物的解剖结构,将马匹的肌肉、皮毛、筋腱都描绘得十分真实毕肖,但马匹的画法与中国传统的表现手法不同,以细密小线表现皮毛的皱摺,关节弯曲变化,再染以厚重的色泽。画山马的立体感和质感。此画背景为宽阔的郊野,山石、坡陀横列其间,地上花草遍地是牧马的好场所,山石旁坡陀间长有一棵枝干粗大的垂柳和其他杂树,有的树上树叶旱黄色,已是仲秋时节,正是放牧的最好季节。背景中的树石,几乎满涂色彩,未留有什么空白,但能注重明暗对比,不同于传统中国画的皴法,图中的色彩较为厚重,但又与工笔重彩画有所区别。从这件作品中看到欧洲风味较浓厚,基本没有线条,人物的面部及衣纹都用色彩的深浅来表示转折与凹凸,这里必须指出的是,由于郎世宁不是对某匹名马的写生,所以更能充分发挥其想象力,故图中的马匹更显得活泼自然,生动有趣。 [2] 

名家点评

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杨伯达:骏马在郊野饮水、吃草、卧憩、奔跑,牧人悠然自得。骏马、牧人、山水、草木以及画的构图、色彩仍保留了浓重的西画格调,反映了郎世宁来华初期作品的艺术特色。 [3] 

重要展览

2019年5月28日,“传心之美——梵蒂冈博物馆藏中国文物展”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举办,《郊原牧马图》在其中展出。 [4] 

作者简介

郎世宁(1688—1766年),意大利米兰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Giuseppe Castiglione),青年时期受到系统的绘画训练,后来加入了欧洲基督教下属的宗教组织耶稣会,并于1714年(清·康熙五十三年)以传教士的身份离开欧洲来到东方,次年抵达澳门,起汉名郎世宁,继而北上京师,随即于康熙末期进入宫廷供职,开始了他长达数十年的中国宫廷艺术家的生涯。1766年7月16日(清乾隆三十一年六月初十日)郎世宁在北京病逝,终年78岁。

文章标签: 郎世宁 中国 背景 马匹 色彩 创作

猜你喜欢

款 卧犬图
八俊图
白鹰图
百骏图
册页
道光帝朝服像轴
工笔重彩花卉册
弘历观荷抚琴图
弘历观画图
牡丹
断桥残雪图
山水书法册
山水人物手卷(桃花源图)
无量寿佛图
着色山水
玉堂富贵绢
雨余柳色图.
隔水吟窗图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