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云龙纹盘,明洪武,高3.2厘米,口径14.4厘米,足径8.8厘米。盘撇口,弧壁,圈足。内外青花装饰,内底双弦纹内绘三朵“品”字形排列的云纹,里口边绘卷草纹,外壁绘云龙纹。圈足内施白釉。无款识。此器胎质精细,胎体厚重,釉面莹润,青花色泽浅淡,少有晕散,纹饰中分散着极其明显的深色小星点,这种小黑斑的特征与元代和明永乐时的青花器常见的块状黑斑有所不同。值得一提的是,此盘内壁釉下模印云龙纹,延续了元代卵白釉瓷器的装饰风格。瓷器釉彩之一,被用作白地蓝花瓷的专称。因蓝花在釉下,所以青花属釉下彩。其原料为含氧化钴的钴土矿,以蓝青色料在瓷胎上描绘纹饰,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中一次烧成。元代景德镇已能烧制成熟的青花瓷器。青花瓷器的盛行改变了青瓷为主的局面,成为明、清两代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

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种。明、清两代是陶瓷器以龙纹为装饰的全盛时期,主要采用釉上、釉下彩绘方法,亦有印花、刻划等工艺。龙的体态有较多变化,常见有云龙、戏珠龙、海水龙、螭龙、行龙、立龙、正面龙、侧面龙、夔龙等。古器物上最简单的传统纹饰,在青铜器上呈现为凸起的横线条。大多数情况下,弦纹是作为界栏出现的。在陶瓷等器物上亦有专用弦纹装饰者。

瓷器纹饰,又称卷叶纹或卷枝纹,宜于作各种器物的辅助纹饰。

17、18世纪传入中国的一种装饰花纹。俗称西蕃莲,如果没有花朵,则称为卷草。瓷器装饰技法之一。以刻有花纹的印模在成型后半干的坯体上压印,使花纹印到坯体上,施釉烧成后,胎上的印纹在釉层的掩映下若隐若现,称“模印”。

卵白釉瓷是元代景德镇窑创烧的一种白釉瓷的统称。其胎体一般比较厚重,釉呈失透状,色白微泛青,恰似鸭蛋壳色泽,故称“卵白釉”。其主要装饰手法是模印,题材比较简单,常见的有云龙纹、芦雁纹、缠枝花纹等。因卵白釉瓷器的花纹中间常模印“枢府”两字,故又称“枢府釉瓷”。“枢府”是元代掌管国家军队大权的重要机构“枢密院”的简称。在元代白瓷上模印“枢府”字样的瓷器一般被认为是景德镇为“枢密院”烧制的专用瓷器。除“枢府”字样外,在元代卵白釉瓷上还见有“太禧”、“东卫”、“福禄”、“白王”等铭文,更多的则不带铭文。

元代景德镇窑卵白釉瓷器的创烧,为明代永乐、宣德时期甜白釉的发明奠定了基础。元代卵白釉瓷器在元代墓葬、窖藏、沉船及元大都遗址中均有发现。1984年安徽歙县元代瓷器窖藏曾出土109件卵白釉瓷器,而且均带有“枢府”铭文,是一次性出土“枢府”铭卵白釉瓷器最多的一次。经综合排比研究后得知,卵白釉瓷约在元代大德年间(14世纪初)就已经烧造,并且终元一代盛烧不衰,一直到明代早期还在烧造,时间长达一个世纪左右。

文章标签: 瓷器 白釉 装饰 青花 纹饰

猜你喜欢

青花折枝花纹八方烛台
德化窑白釉弦纹双耳三足炉
青花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
釉里红缠枝牡丹纹军持
德化窑双耳三足炉
青花缠枝莲纹碗
青花枇杷绶带鸟纹大盘
青花折枝瑞果纹梅瓶
青花松竹梅纹香炉
德化窑白釉达摩像
钧窑天蓝釉鼓钉三足花盆托
宜兴窑桃式水注
仿定窑白釉印花云龙纹碗
彭城窑仿定窑白釉孩儿枕
德化窑白釉达摩像1
釉里红缠枝莲纹玉壶春瓶
青花云龙纹天球瓶
青花菊瓣纹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