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图》扇页,明,崔子忠绘,金笺,设色,纵20.8厘米,横60.2厘米。扇页有自题:“崔子忠。”钤“子忠”朱文印。图绘一年轻男子正向老者作揖行礼,老者则举手指点作回答状的场景,因此,本幅又名《说法图》。崔子忠的人物画在师法顾恺之、陆探微、阎立本、吴道子等传统笔墨的基础上而有创新。他注重人物表情的刻画,在故宫博物院所藏其《洗象图》、《藏云图》及《渔家图》中,都能准确地画出不同身份的人物的特征。在此图中,他将年轻人问询时谦卑的表情和老者自信淡定的神态均表现得生动传神。衣纹用笔圆润细劲,线条颤掣,虬折多变,突出了衣服质料的柔软质感和随风飘的动势。树木的枝叶以双线勾边填色,用笔工细,富装饰性。崔子忠(?─1644年),初名丹,字开矛,后更名子忠,字道母,号北海,又号青蚓,晚明人,生年不详。先世山东莱阳人,寄籍顺天府(今北京)。崇祯年间为顺天府学诸生,精通五经,能诗,并以文学知名于世,文翰之暇留心丹青。由于数次科举未中,逐渐疏离政治,甘于作一名画家。擅画人物、仕女,兼工肖像,多取材于佛画及传说故事。画法高古,得自唐宋,是一位相对独立的画家,而没有具体的师承。笔墨、设色颇具古意,构图、造型追求奇趣,超凡绝俗,风格独具,与同时代的晚明变形主义大师陈洪绶齐名,有“南陈北崔”之称。他言辞简质,矜持自重,其书画只诒知己,凡以金帛重礼求画者,虽穷饿掉头弗顾。画作从不轻易示人,其作品也流传不多。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明亡,崔子忠贫愤交集,一说走入土室困饿而死。

说法即宣说佛法,以化导利益众生。与说教、说经、演说、劝化、唱导等同义。顾恺之(公元四世纪),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义熙初官散骑常侍。博学多艺,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凡人物、佛像、禽兽、山水皆能。时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画师法卫贤,行笔细劲连绵,如春蚕吐丝,行云流水,出之自然。画人物尤善点睛,自云:“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六朝人口语“这个”,即指眼珠)之中。”唐张彦远评其画:“意存笔先,画尽意在”。精通画论,著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等书行世。他提出的“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著名论点,对中国绘画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阎立本,生活于7世纪,约卒于唐高宗咸亨四年(673年),是唐朝初年的著名画家.他出生在一个艺术气氛浓郁的家庭内,父亲和兄长均是宫廷艺术家,擅长绘画和设计。在兄长去世后,阎立本接替他继续在宫中供职。根据现有的文字记载可知,阎立本的艺术活动与唐王朝的第二代皇帝李世民密切相关。阎立本年轻时,即在尚为秦王的李世民府中任职,并于唐武德九年(626年)绘制了为李世民夺取天下立过大功的18个谋士的肖像。唐贞观十七年(643年),阎立本又奉已即帝位的李世民之命,画了24位唐朝开国功臣的肖像,并悬挂在宫廷的主要殿堂凌烟阁内,称为《凌烟阁功臣像》。这组肖像画群充分展示了阎立本的绘画才能。阎立本在宫廷的地位日益重要,最终担任官职很高的右相。与他同时的左相为武将,曾在边庭屡立战功,所以当时人们称赞道:“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吴道子(约685—758年),一作(?—792年),唐代画家,阳翟(今河南禹县)人。擅画道释人物,兼工山水,亦善绘楼阁、草木、鸟兽。张彦远认为“山水之变,始于吴(道子),成于二李(李思训、李昭道)。”所写衣褶有飘举之感,人谓“吴带当风”。千余年来被奉为“画圣”,民间画工尊其为“祖师”。

文章标签: 人物 阎立本 崔子忠 绘画 画家

猜你喜欢

崔子忠藏云图轴
明 崔子忠 伏生授经图轴
明 崔子忠 云中玉女图轴
明 崔子忠 长白仙踪图卷
仙人瑞兽图轴
陆东斌与莲花之灵
修饰大象
走在有薄雾的树丛里的两个人
崔子忠问道图扇页
观音
仿古山水册
三友百禽图
童子礼佛图
梧竹书堂图
山水圖
着色花卉图
便面畫選集12张 花巖游騎圖
品茶图
0.21029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