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钺朝服像》轴,清人绘,绢本设色,无年款。纵112.7厘米,横56.4厘米。

根据幅上画家之恭题,可知道光三年(1823年)在万寿山玉澜堂赐宴,并命内廷画家分别为黄钺等十五位出席宴会的老臣绘制了画像。黄钺(1750—1841年),字左田,号左君,安徽当涂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因对权臣和珅(时主管户部)不满,借故请假回籍,“掌教皖南北书院十载”。嘉庆四年(1799年),和珅垮台后,他回朝复职。累官至户部尚书、礼部尚书、军机大臣。他工诗文、书画、篆刻。画以山水为主,兼善花卉。与董邦达齐名,时称“董黄”。又精鉴赏,清内府所藏名迹多经其鉴定。在任户部右侍郎期间,其曾参加《石渠宝笈三编》《秘殿珠林三编》之纂修工作。著有《一斋集》《画友录》《二十四画品》等。

本幅绘七十四岁的黄钺身着朝服,表情庄重。笔致融和,人物神情刻画入微,代表了清代官服像中的典型风格,且为晚清时期宫廷同类作品中之佳构,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广义即为宫廷。紫禁城范围内可统称内廷或大内。狭义讲即为宫廷后部帝后生活区。和珅(1750--1799年),姓钮祜禄,字致斋,满洲正红旗人。由于精明敏捷,颇得乾隆帝赏识,官职累迁,由御前三等侍卫而至户部侍郎,再至户部、兵部、吏部尚书,理藩院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四库馆正总裁等,在军机大臣任上二十余年。乾隆帝晚年倚为心腹。他专擅弄权,贪污极巨。乾隆帝死后,嘉庆皇帝即以二十大罪赐其死,抄家所获巨资充公。其时竟有“和坤跌倒,嘉庆吃饱”之民谣。一为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尚书》即《书经》,内容为商、西周两代统治者的讲话记录及春秋、战国时期根据远古材料加工编成的虞、夏史事。
一为官名,始于战国,西汉时尚书的地位逐渐重要,隋唐时设三省六部,尚书为三省之一,宋以后,行政全归尚书省掌管。明代以六部尚书分掌政务,六部尚书等于国务大臣,清代沿袭明制。

董邦达(1699—1769年,《桐荫论画》定其卒年为1774年),字孚存,一字非闻,号东山,浙江富阳人。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进士。乾隆二年(1733年)授编修,参与编修《石渠宝笈》、《秘殿珠琳》、《西清古鉴》等书。官至礼部尚书。善书画,书法擅长篆隶,颇得古法,山水宗法元人,善用枯笔。有评者谓其可与五代董源、明代董其昌并驾。他长年服务于宫廷,为乾隆时期著名的词臣书画家。卒谥文恪。《周礼》官名,掌管王室库藏。清代内务府简称“内府”,管理皇家事务。清代中央修纂图籍的管理机构——武英殿修书处隶属内务府管辖,故武英殿刊刻的书籍或翰林编修们缮写刊刻的图书习惯上称为内府刻本或内府写本。
中国书画著录书,共有三编,由乾隆皇帝命令大臣编纂,初编成书于乾隆十年(1745年),共四十四卷;二编成书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共四十册;三编成书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共二十八函。书中收录的均为清朝宫廷所藏之书画作品。

文章标签: 尚书 宫廷 户部 乾隆 内府 黄钺

猜你喜欢

仿唐寅秋林书屋图
四时山水图册
玉堂富贵绢
富贵清高图
富贵双全图
山水十开
元机诗意图
法界源流图
双猫窥鱼图
芝昜东湖图卷
土尔扈特白鹰图
荷花图
断桥残雪图
自画像
着色山水
月嫦娥扇面
山水图卷
林泉春暮图轴
0.17400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