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竹双清图》扇页,清,原济绘,纸本,墨笔,纵17.5厘米,横49厘米。

扇页有自题:“昨年作别銮江城,□□(字残,不辨)来相向邗江明。邗江之水何其清,朝朝暮暮寒潮生。作书作画乘潮起,芒鞋竹杖图身轻。与君父子交三代,骨肉同盟朴素情。欲去不去五湖客,欲眠不眠老大行。放眼高歌一曲短,情真那不说生平。广陵简禹声年世翁博教。石涛济山僧稿又画。”钤朱文一印不辨。

据题而知,这是作者送给友人简禹声的画扇。扇面左图右文。图绘一树劲梅,其背后衬以青竹,竹与梅相生相伴,犹如同是清高之人,原济与友人间不离不弃的亲密关系。梅竹造型简约,用笔劲健有力,显现出作者白描功底。右侧自题的字体随心所欲,有着大小之分。字迹笔笔方正,具有朴素之美,与不加雕饰之美的梅竹形成呼应。此图扇虽然用以展示的空间较小,但是,作者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其能书善画的全面修养。原济(1642—1707年),俗姓朱,名若极,广西全州(今全县)人,明宗室靖江王后裔。明亡之际出家为僧,僧名原济,号石涛、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等。他最擅画山水,兼擅花竹、人物等。所绘山水之景苍润雄浑,风格新奇,笔墨淋漓酣畅,墨气浓润,笔意苍逸,手法变幻无穷,独成一家。在绘画理论上贡献卓著。他主张“笔墨当随时代”和“借古以开今”,强调对大自然要有真切的艺术感受,在艺术创作时要“我自用我法”,反对泥古不化。今江苏扬州的古称。

石涛(1642—约1718年),俗姓朱,明宗室靖江王朱赞仪十世孙,谱名若极,广西桂林人。明灭亡后,出家为僧,法名原济,字石涛,号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等。工于诗文,擅绘山水、兰竹、花草及人物。其笔情纵恣凝炼,独具创新,对扬州画派和近、现代中国画的影响极大。与清初画坛朱耷、髡残、弘仁合称“清四僧”,著有《苦瓜和尚画语录》,针对画坛时弊提出诸多精辟见解。传统中国画的技法名称,指用墨线勾画物象,不施任何色彩者,名为“白描”。

猜你喜欢

原济奇峰图扇页
原济奇峰图扇
原济山水扇
原济竹菊秀石图轴
原济山水图册
原济梅花册单页
原济水灾感事诗意图单页
原济三桃图轴
原济金陵十景图册
花哇
关夫子像赞拓本
山水册页
林泉春暮图轴
得趣在人册13开
敢荔图
仿唐寅秋林书屋图
设色鸲鹆双栖图
芦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