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归去来辞图》扇页,清,焦秉贞绘,纸本,设色,纵16.1厘米,横47.5厘米。扇页有自题:“戊子夏日写陶渊明《归去来辞》,云:‘童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呈为老太翁先生博粲。焦秉贞。”钤“尔正氏”朱文印。“戊子”是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此图根据陶渊明《归去来辞》文意,描绘陶氏辞官隐居,离船登岸时受到“童仆欢迎”的场景。作者作为曾受过西洋技法影响的画家,在此件创作上除了茅屋结构有些许透视外,受西方画法的影响尚不明显,其笔法基本属于中国传统的人物山水画范畴。作者注重以形写神,将陶氏下船时小心翼翼的举止,和童仆们恭敬的神态均刻画得生动传神。陶渊明(365—427年),字元亮,后又改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出身于没落官僚家庭,少怀高尚,博学能文,颖脱不羁。曾做过几任县令一类的小官,后辞官归隐。他在文学领域具有很高的成就,归隐后写了大量田园诗,成为山水田园派的创始人,其诗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卒后亲友私谥“靖节”。焦秉贞(生卒年不详),字尔正,山东济宁人。天主教传教士汤若望的门生。清康熙时曾任钦天监五官正。善绘肖像,以画“御容”称旨,供奉内廷。当时的钦天监中多有西方传教士,焦秉贞从他们那里学到了西方画法,并付诸实践。其所画山水、人物、楼观均用透视明暗画法,别具面目。绘画造型术语,以近大远小的规律科学地展示人物和景物的空间关系和远近层次,达到与现实生活的一致,成为写实绘画的基本法则。

文章标签: 焦秉贞 人物 陶渊明 画法 绘画 作者 山水 清康熙

猜你喜欢

历朝贤后故事图葛覃亲采
耕织图册
南巡苏州虎丘行宫图
焦秉贞历朝贤后故事图册
婴戏图轴
西方花园的优雅聚会Elegant Gathering in the Western Garden
焦秉贞画历朝贤后故事册
清 焦秉贞 耕织图
蟾蜍和花蚱蜢
山水图
山水人物手卷(桃花源图)
仿董源笔意图
雄鸡图轴
疏树归禽图
山水书法册
四时山水图册
指画怒容钟馗图
阿弥陀佛
0.12363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