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倪山水图》轴,清,弘仁绘,纸本,设色,纵133.1厘米,横62.7厘米。自题款署:“辛丑九月,雄右属为旦先居士。弘仁。”钤“渐江”朱白文印。画幅右上方有王炜题七绝一首,钤“无闷”印。“辛丑”为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弘仁时年52岁。据作者款题而知,此图是作者应“雄右”(王炜)之嘱托,为“旦先居士”(吕应昉)所绘。该图在设陈布势上取法倪瓒“一河两岸式”构图,中景画一片不着笔墨晕染的水域,水域的两岸分别绘起伏的山峦和空亭、秋木。整幅画面于简约疏旷的格调中表达出作者孤傲清高的情怀,堪称作者艺术成熟期的代表之作。弘仁(1610—1663年),俗姓江,名韬,字六奇,出家后释名弘仁,号渐江学人,又号无智、梅花古衲,安徽歙县人。明亡后入武夷山为僧,云游各地后回歙县,住西郊太平兴国寺和五明寺,常往来于黄山、白岳之间。善画山水,早年从学于孙无修,中年师萧云从。其画取法元代倪瓒、黄公望,构图洗练简逸,笔墨苍劲整洁,善用折带皴和干笔渴墨。他重视师法自然,善画黄山、武夷山诸景,传达山川之美,意境伟峻秀逸,“得黄山之真性情”,与石涛、梅清同成为“黄山画派”的代表人物。在安徽与查士标、孙逸、汪之瑞并称“海阳四家”,形成“新安派”。同时,与石涛、八大、髡残合称“清初四僧”。朱文、白文同具印面的形式,有左右或交叉等几种排列形式,为东汉私印中所常见。

王炜(1626—1701年),又名王艮,字雄右、无闷,号不庵、广乘樵,晚号鹿田等,歙县(今安徽省歙县)人。广见博识,精工诗文,谨守古格,颇有法度。与当世名儒顾炎武、弘仁等友善,曾陪弘仁于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秋游黄山。康熙二年(1663年)春游庐山,凭吊宗炳、雷次宗、慧远等名家遗踪。著有《鸿逸堂稿》、《易赘》、《葛巾子内外集》等文集。吕应昉(生卒年不详,活动于明末清初),字旦先,歙县(今安徽省歙县)人。喜交文人雅士,经王炜介绍与弘仁相识。弘仁于清康熙二年(1663年)游庐山期间,曾多次借住其鄱阳湖家中,为此,弘仁特绘《仿倪山水图》轴(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作为答谢。倪瓒(1301—1374年),字元镇,号幼霞,别号云林子等,无锡(今属江苏省)人。家境豪富,筑“云林堂”、“清閟阁”,收藏图书珍玩。工诗文,善画山水、竹石,长于书法,谙熟音律。中年以后,既信奉道教,又崇尚佛学,他在诗中自述:“嗟余百岁强半过,欲借玄窗学静禅”。到了晚年,索性卖去田宅,疏散财产,弃家遁迹,“扁舟蓑笠,往来湖泖间”,过着“不事富贵事作诗”的超然于物外的隐逸生活,思想愈加空寂。其山水宗法董源,参以荆浩、关仝笔法,用笔方折,创“折带皴”写山石,画树木兼师李成。所作多取材于太湖一带景色,意境清远萧疏,自谓“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画风对明清文人水墨山水画影响颇大。书法从古隶入手,又以二王为宗。后人把他和黄公望、吴镇、王蒙并称为“元四家”。

文章标签: 弘仁 黄山 山水 歙县 倪瓒 王炜

猜你喜欢

林泉春暮图轴
山水册11开
山水册12开
山水图卷
雨余柳色图.
芝昜东湖图卷
长林逍遥图
弘仁幽亭秀木图轴
弘仁南冈清韵图扇页
观泉图
无量寿佛图
书法扇面
耕织图册
元机诗意图
仿董源笔意图
土尔扈特白鹰图
山水人物手卷(桃花源图)
花鸟立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