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拓《郁冈斋帖》“領字从山本”兰亭序,木面,经折装。擦拓,一开纵27.9厘米,横27.5厘米。明拓《郁冈斋帖》第三,钤有“存诚堂”、“月坡草堂”、“蔚少峯审定金石文字”等印。兰亭序文“此地有崇山峻領”的“領”字,从摹本和刻本上可知,右军写的是“領”字。宋人对“領”字上有“山”字的兰亭拓本,称为“領字从山本”兰亭。“領字从山本”兰亭还有许多特点,如:“蘭”字草头下多一横,“次”字三点等。“……領字从山兰亭序,同明清各汇帖所刻領字从山本兰亭,包括黄绢墨迹本比较,它们有众多的相似之处,可以说是一个系统。其与定武一系(包括所谓开皇兰亭之类)、唐摹众本(包括神龙、禇摹)都有明显的区别。”(王连起《游相兰亭相关问题研究》)。“‘領字从山本’兰亭有《郁冈斋帖》本、《快雪堂法帖》本、《滋蕙堂墨宝》本和黄绢墨迹本等。其中《郁冈斋帖》所刻,近于嫡出,唯临摹者时有僵硬之笔,又将笔划牵丝连带处夸大写重,使人可见重模痕迹。”(王连起《游相兰亭相关问题研究》)《郁冈斋帖》本兰亭与《滋蕙堂墨宝》本兰亭和《快雪堂法帖》本兰亭有所不同。《郁冈斋帖》本兰亭字比《滋蕙堂墨宝》本字肥。属于较好的版本。《郁冈斋帖》本兰亭与《滋蕙堂墨宝》本兰亭部分题跋、刻款文字相同,有范仲淹、王尧臣、米芾和米友仁题跋和款;《郁冈斋帖》本兰亭还有西秦张澂题跋;但两本兰亭字型及书法风格不完全一样。《郁冈斋帖》本兰亭“蘭”字多一横,“次”字三点。有“内殿秘书之印”、“米芾”等刻印。《郁冈斋帖》,明万历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明刻汇帖,十卷。王肯堂(字宇泰,号损庵,江苏金坛人)辑,管驷卿刻。篆书帖名“郁冈斋墨妙第一”等,尾款篆书“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岁次辛亥夏五金坛王氏摹勒上石”,取材魏、晋、唐、宋名家书迹。王氏购得华夏《真赏斋帖》火后刻木板后,将其安插于此帖之中,原帖半木半石。此帖石清初尚存。东晋永和九年(353年)春三月三日,王羲之、谢安、孙绰等41人,集会于会稽(今浙江绍兴)山阴兰亭,修祓禊之礼。王羲之书《兰亭序》,用蚕茧纸,使鼠须笔,凡28行324字,书法藻丽多姿,精美绝伦,历代为楷模。
图书从卷轴装演变到册页形式的一种过渡性装帧。其特点是把长幅卷子一正一反折叠成长方形书本形式,前后粘以封面。佛家经典多用此式。隋、唐以后,佛教大盛,翻译了很多经卷。佛徒诵读时舒卷不便,乃改为折叠成册的形式。凡经折装的书本也称“折本”。因奏折也用这种形式,故后来又有“折子本”的叫法。
也称丛帖,即汇集了诸名家的多件作品刊刻而成。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吴县(江苏苏州)人。举进士第。历仕真宗、仁宗两朝,官至参知政事,为朝廷所倚重。卒赠兵部尚书,谥“文正”。其文学成就卓著,有名篇《岳阳楼记》等。

米芾(1051—1107年),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祖籍山西太原,后迁襄阳(今湖北襄樊),晚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曾任地方官,宋徽宗时任书画学博士,擢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精书画,绘画擅长水墨山水,作泼墨云山,自云:“信笔作之,多烟云掩映,树石不取细意,似便已。”(米芾《画史》)创“米家山”。他善用墨法,董其昌评:“老米画难于浑厚,但用淡墨、浓墨、泼墨、积墨、焦墨,尽得之矣。”(《容台别集》)所创“米点山水”意过于形,极富笔墨情趣,使山水之格为之一变。

书法初宗二王、颜真卿,后博采众长,自成一家。用笔变化多端,有“八面出锋”之誉,结体欹侧多姿,具真率自然之趣,为宋代“尚意”书风的代表书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并称“北宋四大家”。

米友仁(1074—1153年,一作1086—1165年),南宋书画家。一名尹仁,字元晖,晚号嫩拙老人,祖籍太原(今属山西),迁襄阳(今属湖北),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米芾长子,人称“小米”。早年即以擅长书画知名,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应选入掌书学。南渡后,官兵部侍郎,敷文阁直学士。高宗赵构曾命他鉴定法书,但其鉴别书画之际“往往有一时附会迎合上意者”。善行书,人谓其虽不逮其父,然如王、谢家子弟,自有一种风格。其山水画发展了米芾技法,略有变化,别具面目。用水墨横点,连点成片,构成“烟云变灭,林泉幽壑,生意无穷”的画面,强调“借物写心”,崇尚“平淡天真”,运笔草草,自称“墨戏”,对后来“文人画”中的笔墨纵放、脱略形状颇有影响。自题于《潇湘图》长卷中称:“夜雨欲霁,晓烟既泮,则其状类此,余盖戏为潇湘,写千变万化不可名神奇之趣。”
王肯堂(1549-1613年),字宇泰,江苏金坛人。明医学家。万历己丑进士,曾任福建参政等职。《伯远帖》上有其题记曰:“右晋尚书令谥献穆王元琳书。纸墨发光,笔法遒逸,古色照人,望而知为晋人手泽,经唐历宋,人主崇尚翰墨,收括民间珍秘归于天府不知其几矣!而尚有遗逸如此卷者,即赏鉴家如老米辈亦未之见,吾于此有深感焉!元琳书名当时为弟珉所揜,故为之语曰:法护非不佳,僧弥难为兄。法护,珣小字,僧弥,珉小字也。此帖之绕颇为近世王樨登山人滥觞其劣于乃弟得无谓是。乙巳冬十二月至新安,吴新宇中秘出示留赏信宿,书以归之。延陵王肯堂。”钤“王肯堂”印一。

古代书碑的方法之一。将要刻的文字写在纸上,在纸的背面以朱红颜料依字形勾出笔道轮廓,然后将纸覆于石上(朱红笔道紧贴石面)。用纸数层放在摹纸之上砑磨,使朱红笔道印在石上,然后施刻。

文章标签: 兰亭 米芾 郁冈斋帖

猜你喜欢

明治十七年 正书出师表 刻本
明宿永乐宫四首拓片两件
昭仁寺碑
明拓明益王重刻小兰亭图卷
万年宫碑
明拓缩本兰亭序
明杨继盛隶书墨迹朱拓片
孔彪碑
易州铁像颂
唐王居士塼塔铭
明拓东汉史晨碑
明初拓东汉曹全碑
戏鸿堂法书
明拓东汉景君碑
明拓墨池堂选帖
崖山题字拓本
道因法师碑
明拓北魏中岳嵩高灵庙碑
0.22241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