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拓《馀清斋帖》王羲之兰亭序,经折装,半开纵26厘米,横15厘米。《馀清斋帖》收录晋、唐、宋各家书,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至四十二年(1614年),休宁吴廷摹勒选辑,正帖十六卷,续帖八卷。此本兰亭序墨迹,后尾有元代人所题:“臣张金界奴上进”小字。是元人张金界奴敬献文宗物。曾归吴廷,《馀清斋帖》收刻此帖时,归在卷二王羲之名下。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此帖已归董其昌,其跋猜测“此卷似虞永兴所临”。陈继儒跋称为虞世南临。沿袭至今。吴廷刻时,尚无虞世南临之说。墨迹原件今藏故宫博物院,有宋濂等题跋;有“绍兴”等鉴藏印。王羲之(303—361年),东晋书法家,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人,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出身名门,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又称“王右军”。他早年以卫夫人(铄)为师,后来草书学张芝,正书则取法钟繇,自出机杼,推陈出新,创出妍美流变的书体,取代了以往古拙质朴的书风,自成一家。评者谓其草书浓纤折衷,真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媚劲健,千变万化,而体势自然。对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具有继往开来的巨大贡献,对日本书法界也有深刻影响.有“书圣”之誉。所书《兰亭序》尤脍炙人口,被称为天下行书第一。传世唐代摹本有《兰亭序》、《快雪时晴帖》、《丧乱帖》、《上虞帖》等,刻本有《乐毅论》、《十七帖》以及唐僧怀仁集王书的《圣教序》等。东晋永和九年(353年)春三月三日,王羲之、谢安、孙绰等41人,集会于会稽(今浙江绍兴)山阴兰亭,修祓禊之礼。王羲之书《兰亭序》,用蚕茧纸,使鼠须笔,凡28行324字,书法藻丽多姿,精美绝伦,历代为楷模。
图书从卷轴装演变到册页形式的一种过渡性装帧。其特点是把长幅卷子一正一反折叠成长方形书本形式,前后粘以封面。佛家经典多用此式。隋、唐以后,佛教大盛,翻译了很多经卷。佛徒诵读时舒卷不便,乃改为折叠成册的形式。凡经折装的书本也称“折本”。因奏折也用这种形式,故后来又有“折子本”的叫法。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敏。精于书画鉴赏,收藏很多名家作品,在书画理论方面论著颇多,其“南北宗”的画论对晚明以后的画坛影响深远。工书法,自谓于率易中得之,对后世书法影响很大。其书画创作讲求追摹古人,但并不泥古不化,在笔墨的运用上追求先熟后生的效果,拙中带秀,体现出文人创作中平淡天真的个性。加之他当时显赫的政治地位,其书画风格名重当世,并成为清代艺坛的主流。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画旨》等文集。陈继儒(1558—1639年),字仲醇,号眉公,又号糜公,华亭(今上海市)人。自幼颖悟,博学。终生不仕。工诗文,短翰小词皆有风致。擅绘水墨梅花、水仙、奇石等,与董其昌齐名。书法在苏、米之间。尤酷好东坡诗章文字,遇苏氏手迹、碑拓必刻意蒐求,集于《晚香堂帖》和《来仪堂帖》。编纂《松江府志》,著《眉公秘籍》、《妮古录》、《皇明书画史》。虞世南(558—638年),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余姚)人。官至秘书监,封永兴县子,人称“虞永兴”。精书法,为唐太宗的书法导师。擅真、行体,亲承智永传授,继承二王传统。真书体方笔圆,外柔内刚,笔致圆融遒丽;行书遒媚不凡,筋力稍宽。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家”。

宋濂(1310—1381年),字景濂,号潜溪,浙江浦江人。曾受业于元著名学者吴莱、柳贯、黄溍。学识渊博,为文简洁明澈,是明初著名文学家。主修《元史》,深得太祖宠信,洪武九年(1376年)67岁时官拜翰林学士承旨。后因长孙慎牵涉胡惟庸案,全家谪茂州,中途死于夔州。生平著述甚富,有《宋学士文集》。

文章标签: 书法 王羲之 书画 浙江 形式 兰亭 董其昌 行书

猜你喜欢

清拓东汉王稚子阙
清拓《兰亭八柱帖》冯承素摹兰亭序
八关斋会报德记
清拓兰亭序
李孝同碑
清拓《兰亭八柱帖》柳公权书兰亭诗
清拓翁方纲缩临兰亭
清拓西晋郛休碑
清拓《安素轩石刻》宋高宗临兰亭序
翻刻华山庙碑册
清拓南朝萧憺碑
东晋十七帖
清拓《兰亭八柱帖》戏鸿堂刻柳公权兰亭诗
清拓隋义主都督诸葛子恒合一百人平吴越主陈叔宝纪功碑
张宝泛槎图一集(刻本)
阳平王妃李氏墓志
清拓开皇本兰亭序
董美人墓志
0.17062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