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山栖严道场舍利碑》,隋仁寿四年(604年)刻,墨拓,剪裱册页26开半。每开纵32厘米,横35厘米。马衡先生捐赠品。

此碑篆额题“大隋河东郡首山栖岩道场舍利塔之碑”,立于山西永济县。碑文记隋文帝“布舍利于八十州”,令全国造塔之事,由会稽贺德仁撰写。楷书工稳不苟,法度森严,启唐楷之先河。碑材满布砂粒如鱼子状,俗称“鱼子碑”。此本为晚清旧拓,“高行名僧”之“僧”字顶部二点尚存。册后有马衡先生宣统辛亥(1911年)九月六日跋,考证此碑当立于隋仁寿四年(604年)十二月,订正清人孙星衍《寰宇访碑录》“仁寿二年”之误。鉴藏印钤“凡将斋藏碑”、“马衡叔平读碑记”。梵文Sarira的音译,又译“室利罗”、“设利罗”,原意指释迦牟尼之尸骨。相传释迦牟尼遗体火化后结成五色珠状物,即为舍利,后来也泛指德行较高的和尚死后焚剩之骨。据说舍利有三种颜色:白色骨舍利,黑色发舍利,赤色肉舍利。另据佛经云,舍利还有“全身舍利”、“碎身舍利”、“法身舍利”之别。

册页的组合形式类似西方绘画中的组画,这种艺术形式在山水画中能够比较完整地展现一个地域不同的自然景观,在花鸟画中可以从多重角度、时节去描绘其自然姿色。在人物画中,可以完整地叙述一个历史故事发生的全过程或细化表现某种道德观念。马衡(1881—1955年),字叔平,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工八分书,喜刻印,尤喜蓄青田石章,收藏书画碑版甚富。曾任北京大学研究所国门学考古研究室主任、故宫博物院院长,主持过燕下都等地的考古发掘和调查工作。对秦石鼓、汉魏石经及古代度量衡等方面的研究颇有贡献。著有《汉石经集存》、《凡将斋金石论丛》等。1928年辑自刻印成《凡将斋印存》二册。《广印人传》有载。孙星衍(1753—1818年),字伯渊,一字季逑,号渊如,阳湖(今江苏常州)人。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榜眼,嘉庆十年(1805年)授山东登青莱道。最精诗文,名著海外,与洪亮吉齐名,并称孙洪。深究经史文字音训之学,精研金石碑版,工篆、隶、刻印。校刻古书最精。有《平津馆读碑记》、《寰宇访碑录》、《续古文苑》等著作。马衡之室名斋号。

文章标签: 马衡

猜你喜欢

清拓《兰亭八柱帖》董其昌仿柳公权书兰亭诗
清初拓唐萧思亮墓志
清拓南朝萧憺碑
任令则碑
清弘历御笔番莲纹及大臣题诗石刻
清拓《过云楼藏帖》定武兰亭序
清拓《兰亭八柱帖》于敏中补戏鸿堂刻柳公权书兰亭诗阙笔册
清拓乾隆御题补刻明代端石兰亭图卷
清拓北魏刁遵墓志
司马景和妻墓志
嵩山开母庙石阙铭
清拓西汉群臣上寿刻石
清拓《快雪堂法帖》“領字从山本”兰亭序
双钩本 高句丽好大王碑之二
清拓隋张贵男墓志
双钩本 高句丽好大王碑之四
清拓西魏巩伏龙造像碑
阳平王妃李氏墓志
0.106299s